今年年初以来,胜利油田临盘厂狠抓硫化氢风险管控,先后关停17口高含硫化氢油井,涉及产量16.4吨/日。通过调整药剂、优化生产方式、创新治理模式等措施,该厂复开7口井,恢复产量8.3吨/日。 “硫化氢管控要坚持系统思维,实施全链条、立体化治理,确保各生产节点风险全面受控,坚决做到‘不安全的产量一吨不要’。”临盘采油厂厂长于昭东强调。 临盘油区没有膏岩层,不具备产生大量原生硫化氢的条件,该厂成立硫化氢管控专班,通过科学溯源,排除储层原生、稠油热采及作业次生原因,明确了水驱生物成因这个关键因素。 工作专班运用“溯源+治理+监测”手段,深化硫化氢治理研究。他们携手长江大学,运用前沿的硫同位素及挥发性有机含硫化合物分析技术,深入剖析硫化氢的成因。经过科学溯源,明确了水驱生物是催生硫化氢的“元凶”,锁定硫酸根及硫酸盐还原菌超标两大关键因素,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临盘厂“对症下药”,采取多维度、分层级的强化治理策略。针对深层油藏,他们使用井筒自循环48小时杀菌治理方式,临82-斜10等10口试验井平均硫化氢含量,由329毫克/立方米降低到24毫克/立方米,有效期均在1个月以上。 针对浅层油藏,开展脱硫剂优选及加药优化调整试验,首批14口井治理后平均浓度由399毫克/立方米降至71毫克/立方米。此做法推广至全部脱硫加药油井。截至目前,该厂硫化氢含量大于1000毫克/立方米的井全面清零。 针对地面系统,该厂在单井管线、集油支线、集油干线、联合站分离器等节点,开展杀菌、冲洗、加液碱等对比实验,优化治理方案。同时,所有涉硫场所均按照高风险管理标准管理,构建起立体化防控网络。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理方案,临25-1典型线路油井硫化氢含量大幅下降,平均硫化氢含量由148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8毫克/立方米。
临盘厂依托联合站日度监测及反向预警机制,利用硫化氢分布图,精准查找异常线路及油井,确保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 他们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利用油井四色管理、风向标、防护栏、警示告知牌等手段,严格执行硫化氢环境监测与应急演练的频次与质量,提升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外,临盘厂在单井拉油、管网运行、井控管理等方面,参照硫化氢防控模式,建专班、定责任人、定部门、定期限、定资金、定措施,坚决做到“不安全的产量一吨不要,不安全的效益一分不要”。(周国庆 孙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