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生活 > 源自苏州的稻香村,如何与国学宗师钱穆先生结下不解之缘?

源自苏州的稻香村,如何与国学宗师钱穆先生结下不解之缘?

时间:2023-09-21 11:02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作为一家有着两个半世纪经营历史的老字号,苏州稻香村在以江浙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可谓影响力巨大,许多不同时代的文化名人都曾在文章中描写过,其与国学宗师钱穆先生的往事更是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钱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这样一位国学宗师是如何与苏州稻香村结下不解之缘的呢?原来,1927年钱穆先生在苏州中学任国文教员,当时稻香村已是苏州城最为知名的茶食糕点店之一,其美味也收获了钱穆先生的喜爱。

IMG_256

  钱穆先生晚年在其著作《略论中国社会学》中回忆道:“苏州城内玄妙观前一街,最所知名。然一街店铺最多不过四十家左右。其中有稻香村、采芝斋两铺,皆卖小食品,乃驰誉全国。余家本在七房桥,距苏州城四十里,有小航,日开一次。每月必托小航购买两铺食品,几乎全村皆然。”尽管当时钱穆先生的家在距苏州城四十里的七房桥,每月都要购买稻香村的美味,几乎在整个村庄都是这样。

  始创于1773年的苏州稻香村,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也是苏州城内历史悠久,伴随苏州人一起成长的茶食糖果商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苏州稻香村完整地继承了苏式糕点的传统特色,从原料选择到最终成品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精益求精,创造出一套与众不同的制作工艺。

  苏式月饼就是苏州稻香村的代表作之一,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包含选料、初加工、擦馅、制皮、制酥、包酥、包馅、成型、盖章、烤制等流程,制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模具,单纯依赖手工完成,因此需要长期实践积累丰富经验。为此,苏州稻香村代代匠心传递,百年间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技艺传承体系,目前可追溯传承人已有6代。

苏州稻香村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

  从第一代的吴金棠到如今的第六代传人艾满,苏州稻香村的手艺传承从未间断,从中可深刻感受中华老字号对于传承的重视。就在8月底,以“守正创新 行稳致远”为主题的“稻香村创立250周年大会”在苏州举办,让人切身感受到非遗技艺传承文化魅力的,是大会的最后环节举办的“收徒”仪式,。

  在嘉宾们的见证下,六名员工拜苏州稻香村第五代传承人徐红生为师,立志更好地传承弘扬苏稻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徐红生将象征着技艺传承的“走锤”回赠给徒弟们时勉励他们,要正直做人、勤勉学艺、与时俱进、传承创新。短短的十六个字,蕴含了一代代苏稻传承人的殷切期盼。

  一代代传承人继承着传统糕点的制作工艺,而苏州稻香村也将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下来。2009年,“稻香村苏式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中国传统糕点的历史瑰宝。

DSC5856

在苏州观前街百年旧址上改造升级后的稻香村体验店

  在苏州观前街百年旧址上改造升级的稻香村国潮体验店,可能是中国唯一一家近三个世纪连店址都没有变过的店铺。直至今日,这家店仍要接待许多早年移居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的老人,嘱其来苏观光的子女及亲朋好友到苏州稻香村来寻觅其儿时吃过的各种糕点。

  老店铺,老味道,一个时代的印记。除了钱穆先生以外,还有朱枫隐、唐鲁孙等文人的书籍也对苏州稻香村有一定记录,其发展史是有迹可寻的,并且在当时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苏州城内观前街上的稻香村老店有着时代的记忆,是老一辈苏州人忘不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