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党的人才事业发展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蕴含着历史的条件和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人才事业的发展逻辑,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这一路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又一个闪耀时代的优秀人才,是他们以“星星之火”点亮走向更美好未来的灯塔,照亮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当前,正值百年不遇之大变局。要更好地实现复兴梦想,尤其需要把我们14亿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复兴路上的“生产力”,才能让人才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 重温党的百年发展史,把人才资源放在第一位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能够鉴古知今照未来。重温党的百年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党的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始终把人才资源放在第一位置。越是了解历史,越是让我们明白,充足的人才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在探索历史中,了解历史,启迪当下,为未来发展打造好人才“蓄水池”。 把准新时代发展脉搏,着力培育需要的人才队伍。不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切忌“一刀切”,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思维,能够主动地把目光聚集到市场中,聚集到国家和民族的宏伟发展蓝图中,才能更好地把准时代发展脉搏,能够制定更精准的人才培训计划。同时,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的同步推动,着力提升人才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推动教育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队伍。 科学推动人才的治理,释放人才高质量发展活力。好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每一个优秀的人才,都要经历千锤百炼的磨砺,越是恶劣的发展环境,越是高难度的工作任务,越是重大斗争一线,越是能够在“逼一逼”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要推动人才治理,要始终把准严管厚爱的主线,发挥制度优势,要让人才到最艰难的地方去锻炼,也要给吃苦、吃亏的人才更多的实惠,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才能让人才永葆奋斗的激情。 |
上一篇:让乡村振兴发展“跑起来”
下一篇:留住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