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108国道的七曲山西峰下大转弯处,有一亭耸立峰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据记载,文昌张亚子在七曲山濒临潼江的山头瞭望江中水势,以便适时导水外泄而拯救父母和黎民,后来当地百姓为张亚子对父母亲孝、对民慈祥的善心所感动,在张亚子瞭望水情的地点修建一亭以示祭祀,取名“望水亭”,现在已更名为望水阁。
日前,走进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有名的望水阁,这里的环境优美。为了让游客登上望水阁,欣赏美景,还专门设置了停车位。
登上望水阁,用镜头将美好瞬间定格下来。放眼望去,远处群山座座峰峦起伏,蜿蜒曲折的潼江从七曲山下环绕而过,潼江两岸片片农田色彩斑斓,农舍村庄散落其间,更远的地方,一簇簇的高楼大厦隐约可见,那就是梓潼县城,一幅美丽的画卷尽收眼底。“闭上眼感受呼吸,聆听自然的乐章。”一些游客站在望水阁上不停说道,从望水阁俯视,山水相依,一派田园风光,太美了。
据介绍,为了更好的保护望水亭文化古遗址,梓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早在几年,七曲山景区在原108国道在七曲山西峰下一处大转弯,伸出的山嘴形成楔形大平台修建新望水亭。2023年,七曲山景区又加快了其项目规划建设,将原望水亭升级改造,建筑以元代老望水亭为借鉴,融入元代建筑风格元素,使之相互呼应,景点互为映衬。如今,改造后的望水阁共3层,总高度20.79米,总建筑面积383.24平方米。
据说,望水亭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后在1966年的运动中被毁坏,1988年又重建。望水亭的得名与江油二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四川省志·地理志》记载梓桐江,古名梓潼水,以梓潼县为界,上游称潼江,下游称梓江。梓潼水在江油亦称潼江,江油二郞庙镇系潼江流域,与梓潼一脉之源。
《梓潼县志》(1999年版)记载,二郞庙1951年1月从梓潼县析出,划归江油县管辖。据黄枝生所著《文昌帝君》载,在民间传说中,文昌张亚子在二郞真君帮助下,水淹许州救双亲的故事,显示出文昌帝君“孝本自然”亮丽的人性本色。因此南宋时期的《文昌孝经》,共有育子、体亲、辩孝、守身、教孝、孝感这六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据《梓潼县志·乾隆版》载,望水亭在七曲山圣境图中有明确的标示,“乾隆三十九年,知县朱廉重建。”甚至被称作“一邑巨观”。
据当地实地调查,当地老人们说,望水亭除了孝文化的因素,还有水文化的传承,此处可赏“九曲朝圣”,更可见“潼江暴洪”。据地方志专家讲,望水亭可看作潼江夏季洪流远望观测台,从潼江治水的角度看,望水亭的选址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甚至为宏仁堰再次选址续修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另从中国传统哲学来看,望水即希望“尚善若水”。
因此,如今的望水阁作为七曲山古建筑群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是览胜之地,更是福佑梓潼之亭。梓潼,自古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自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秦昭襄王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元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和以国医圣手蒲辅周为代表的中医文化。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稿:李崛 苏东华)
|
上一篇:乳腺癌全覆盖,谢其润带领下企业乳腺癌领域创新药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黄子恒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