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生活 > 插花艺术家、汉楚插花代表性传承人苏艳玲

插花艺术家、汉楚插花代表性传承人苏艳玲

时间:2024-01-03 17:33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重现中华花道事巧手成春韵风雅

  ——访插花艺术家、汉楚插花代表性传承人苏艳玲

  苏艳玲——现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理事,传统插花艺术汉楚插花代表性传承人,湖北公安袁宏道《瓶史》理论复兴倡导者,袁宏道插花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作为将传统固定方式与现代材料相融合,革新中国插花艺术的先行者,苏艳玲的插花作品极富有向上、向阳、向内的中华气韵与崇尚自然的人文特质。肩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苏艳玲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插花这项非遗文化的魅力,并立志在西风东渐之势的时代风潮下将插花这一中国古典文化唤醒、传承、并发扬光大。

  研习国粹乐行插花雅事

  纵观历史,中国传统插花是以理学思想为哲学基础,具有宗教、宫廷、文人、世俗等多种插花风格和形式的艺术宝库,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重赏玩、重意趣是中国插花艺术独有的审美观,中国意境和中式审美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展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插花艺术在现代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2008年,“传统插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物有灵,花能解语。中国花道传承至今,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发挥其装饰家居、美化生活的作用,更可以从中窥见几分中国历史以及中国艺术史的生命活力。“插花之人,心中有壮阔山河,手中就能表现出‘长河落日圆’;心中有清幽景致,手中就能表现出‘杨柳岸晓风残月’……以花枝为笔,抒胸中逸气,并用这样的画面感染观者,是我们中国插花艺术所追求的境界。”插花艺术家、汉楚插花代表性传承人苏艳玲说道。时而转动花器,时而低头沉思,摘拾三枝两叶、素花几朵,这些“边角料”经苏艳玲一摆弄,顷刻间便化身为艺术品。苏艳玲是湖北省插花非遗传承人,也是湖北省插花花艺大师,熟悉的朋友、街坊都喜欢唤她“花匠”。而苏艳玲与花的渊源,就要从30多年前说起了。初中毕业后的苏艳玲在父母的帮衬下进入了一家仿真花生产工厂制作仿真花。20世纪80年代末,全民经商浪潮兴起,积累了一定制作经验的苏艳玲踏浪市场经济之海,投身于人造花加工制造行业,还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虽然那时候私人花店很少见,但人造花的生意还是相当红火。”苏艳玲回忆道。由于业务需求,苏艳玲常常奔波于工艺品内销博览会。市场嗅觉灵敏地她发现,插花是展会上十分热门的项目,每一家插花展台前的来往人员都络绎不绝。“随着人们对鲜花的审美需求不断升级,传统单枝的人造花卉必然遭到市场淘汰,向整体插花艺术转型已是必然之势。”

  基于对人造花行业未来的思考,苏艳玲开始大量汲取插花知识,于6年间辗转于上海、北京、台北、江苏、山东等地参加插花知识课堂,学习插花艺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插花这门古老又风雅的中国传统技艺。为了参加武汉举办的园艺博览会,苏艳玲甚至专程学习了现代花艺课程,并多次参加花艺师、讲师、教授资格证书的考试。凭借着对插花艺术的热爱及一股钻研精神,苏艳玲不断精进插花水准,先后拜入蔡仲娟大师、王莲英大师门下,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大量中式插花作品。生于野、安于室的东方之木在苏艳玲巧手之下伸展出各类形态,以灵巧鲜活的生命力诉说着苏艳玲“以温度为初心,以艺术为情怀的”情意结。同时,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进,苏艳玲创办的人造花工厂伴随着插花技艺的精进衍生出了更多的工作场景。不局限于成品插花,从商业鲜花插画到空间花艺设计,从家庭人造花艺设计到商业酒店、客房鲜切花设计,从传统的中国插花到融合东西方现代插花艺术,虽然过程蜿蜒曲折,但苏艳玲始终行走在从重“花”到重“艺”,从追逐花卉本身的价值,到追求花艺所展现的人文理念及相关服务的路途之上。目前,苏艳玲的插花工作室主要经营花艺培训、政务接待花艺设计、商务接待花艺设计、宴会摆台花艺设计等花艺场景布置以及私人订制花艺作品等业务。

  方寸匠心寻味自然本真

  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受儒、释、道以及诗、书、画等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并吸取了中国园林、盆景、雕塑等艺术文化的精华,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一部插花史,半部在汉楚。汉楚地区历代以来便文人辈出,在诗、书、画、印诸方面成就非凡,而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的千古插花第一作《瓶史》作者袁宏道正是湖北公安县人。“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身为汉楚人,苏艳玲以一花一叶体悟世间万象,借草木抒发心志,以花枝表达情韵,终于与汉楚插花之风共振出心灵上的契合。

  一瓣心香写我意,妙趣从来两三枝。看取花叶禅意净,方知浮尘不染心。无论是中国传统插花,还是汉楚插花,敬畏自然是中国插花传统中始终不变的原则。中国插花与其他许多传统艺术一样,有着明显的中式审美特点,注重天人合一的自然美感与以景融情的文化表达。因此,在苏艳玲的作品中,常常能领悟到“师法自然”的精髓,即通过人的艺术加工,依旧呈现出花草木在自然中的状态,不追求对称、不堆砌色彩,只是通过自然中的花草传达内心情感,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同时,传承自汉楚插花文化,苏艳玲的作品大多采用汉楚地域樽、鼎、漆器以及均瓷、马口窑等湖北地域的特色容器、树材和花卉,将不同季节的汉楚地域的大山、江河、湖泊以及人文情怀融入其中,以自然、和谐、开放、包容、积极向上、枯荣相生的众多手法进行创作,并加以发展和创新。选材时,苏艳玲重视花枝的美妙姿态和精神风韵,喜用素雅高洁的花材,造型时讲究线条飘逸自然,构图多为不对称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过宾主、虚实、刚柔、疏密的对比与配合,轻描淡写,清雅绝俗,以体现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悉心追求内心的诗情画意。

  “中国插花多用木本花材,低调的木本、绿叶与鲜艳的花朵相结合,既不令人感到过度饱和、有冲击感,又不会令人感到枯燥无味。耐看,禁得起久赏,耐得住琢磨,这既是中国花道,亦是汉楚花道。”中国插花淡雅,突出自然曲线美感,在观赏时,每一件插花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放于环境中时,也不会与环境争抢关注点。同时,苏艳玲习惯赋予自然事物不同的文化含义,在插花作品中尤甚。如凌寒傲雪的梅象征了君子之坚韧;“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兰象征了君子之高洁;“虚心有节”是竹象征着君子之谦逊;“花之隐逸者”的菊象征着君子之傲骨……这些文化含义均被吸纳于作品之中,赋予了作品美好的寓意。以插花的形式推广中华文化,弘扬插花文化艺术,不仅可以延续中国文化的血脉,更能够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影响力。

  在2017年习主席接待莫迪的宴会摆台上,苏艳玲以传承传播中国插花艺术为己任,以‘梅、兰、竹、菊’等中国本土花材,融入了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匠心精神与花道艺术,以“清、秀、雅”的中国文化品格,于草叶之间求阴阳之互生、刚柔之并置、方圆之相应,以东方境界观审度自然。在汇聚八方来客的宴会大堂上创造出了可观、可嗅、可感的当代东方插花艺术之美,重新构建出中国插花文化及汉楚插花艺术的姿态与生机,赢得了众多宾客的欣赏和认可;在接待德国总理的国宴招待会上,苏艳玲利用长方形摆台之势,以造景式插花手法,融入江河湖泊、崇山峻岭等,充分利用花卉植物的枝条和花卉自然之美体现中国插花艺术的创作之美,同时表达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深得外籍宾客的喜爱。

  以花之名葳蕤文化之香

  从一枝花、一方木、一寸叶里,于细微处见宏大,清浅中见深刻,经苏艳玲的匠人之手,插花即刻便成为了玩赏的幽栖逸事,却又是别具意蕴的文艺之花。沈复《闲情记趣》的初开句写道:“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也获得了更多可能性。为呼吁更多人参与到插花非遗文化保护和推广工作中来,引导更多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静下心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感悟中国花道的禅意与气韵,苏艳玲以传统之薪,燃创新之火,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将干鲜花、永生花等现代花艺技术与古老插花技艺相结合,酝酿出壁挂式、相框式等便于储存的干鲜花、永生花插花作品,并以此为载体,展示着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之美、自然之美、形神之美。

  在苏艳玲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下,“汉楚插花艺术”正式被列为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申报为武汉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这给了她极大地信心。“在行业里浸润了这么久,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苏艳玲认为,将插花艺术纳入教育体系,才能促使插花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于是,为了促使中国插花艺术踏上源远流长的征途,苏艳玲建立了传统插花艺术传承基地,致力于人才培养和插花艺术的普及。目前,苏艳玲已有亲传弟子25名,曾由她指导过的花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更是数不胜数,女儿陶希也受她影响专注于传统插花艺术的传承、推广工作。未来,苏艳玲还将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汉楚插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并通过参与活动、开设讲堂等简单又实用的方法,让原本阳春白雪的插花艺术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拥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当前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插花艺术也未能幸免。即便如苏艳玲一般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传承,将插花技艺保存下来,成为此项非遗技艺的守护者和传承者的人亦不在少数,但非遗文化的传承仍然需要更多的人、组织及资金来维护。“从世界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插花文化代表着中华风雅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衷心地希望国家及社会能够加强对插花艺术行业的关注和支持,加强对从事一线插画技艺传承艺术家的支持,以促使插花这项传统文化艺术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苏艳玲恳切道。

  由苏艳玲传承并发扬的汉楚插花艺术虽只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分支,却也流传了千年之久。在苏艳玲看来,它不是“玩艺儿”,亦非理论,而是一首带着泥土的诗、一幅灵动的画,细细品味才可得插花艺术风雅的意境和情趣,才能直达艺术的本质。以人文涵养心灵,以工匠精神体味人生,在“我至、我见、我赏”中飞扬着文化之美满。相信在苏艳玲“以花载道,以花载艺”的匠心内涵之下,汉楚传统插花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将沿袭中华千年传统文化深蕴的灵感和内涵,在匠人构筑的艺术世界观中感受东方人的浪漫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