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生活 > 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x刘士铭艺术基金会:激发跨学科合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x刘士铭艺术基金会:激发跨学科合作

时间:2023-10-18 16:0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图1: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官网

图2:刘士铭工作照 1983

  为培养下一代对多元文化与经验的欣赏力,由刘士铭艺术基金发起的“刘士铭艺术奖学金”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NUSC)设立,旨在支持以亚洲研究及艺术史研究为主修或辅修课程的学生。

  于2010年逝世的刘士铭,以其捕捉日常生活情态的雕塑而闻名,几十年前,他在农村地区进行中国民间艺术研究时提出并发展了该创作主题。此前,刘士铭提出,不断从那些使他获得灵感的经验中汲取知识,将持续发展他的技术技巧,这种观念下的雕塑作品成为了阐释该观念本身的绝佳途径。刘士铭的雕塑作品被广泛研究,为此后的雕塑家开拓了道路,其作品曾在北京、纽约等各大城市相继展出。

  2021年,刘士铭艺术基金会成立,旨在通过支持年轻艺术家发展他(她)们的技术、知识和创造力,来传承刘士铭的艺术遗产与精神。基金会负责人杨志勇表示,基金会试图通过艺术增强跨文化经验的目标,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跨学科教育课程的一致性是促成此次合作的重要推力。如他所言:“我们坚信,全面的跨学科学习将为年轻一代人把握其所处世界的复杂性,并为未来做好准备而奠定基础。”

  刘士铭之子刘伟则分享了在从北京移居河南河北两省期间,自己父亲的艺术追求:尽管生活与工作条件艰苦,父亲对中国历史与劳动人民朴素而平凡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理解、欣赏与共鸣。刘伟称:“他(刘士铭)对民间传统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并留下了一批生动体现不同地域独特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熠熠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院长Simon Chesterman教授在回应刘士铭极富启发性的人生历程时称,“刘士铭是一位勇敢而真诚的开拓者。即使已经在北京成名,他仍旧致力于自己艺术技艺的发展,并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展开了探索。我们中的很多人追逐潮流,但刘士铭将中国古代风格与西方(雕塑)技巧融合的方式是革命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希望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完成同样的事情,即邀请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探索并关联课堂内外。在特别支持下,我们所提供的资源及自主性能使学生们打破课堂束缚,以新的方式看待世界。”

  从长远来看,刘士铭艺术基金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促进跨文化理解与欣赏的平台。文化之美与价值并不源自于理论或书本,而在于对艺术、历史和习俗的无形传承、体现和交流。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为从事亚洲研究与艺术史研究的学生设立刘士铭艺术奖学金,只是朝着培养下一代火炬手的方向迈出的又一步。刘伟认为,艺术作为连接社群的方式,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可以说,艺术让我父亲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完满。”

  图3:(从左至右):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发展部主管Rachel Phoon,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院长Simon Chesterman教授,刘士铭艺术基金会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Andy Serwer,刘士铭艺术基金会对外事务总监Puiking Hui,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及刘士铭艺术基金会之友Victor Koh

  刘士铭艺术基金会Andy Serwer和Puiking Hui向Simon Chesterman 教授赠送刘士铭艺术作品汇编画册,象征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学院对跨学科灵感的强调。

  国立大学国大学院官网报道:

编译|艺讯网

  图文资料来源于刘士铭艺术基金会及新加坡国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