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会上,新黄河记者了解到,《规划》高水平打造“山水圣人”文化轴,推动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整体形成“轴、带、区、网”有机融合的整体景观风貌格局,着力塑造独有的空间特色。 《规划》凸显“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的磅礴大气和“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的独特魅力。统筹山脉、河流、海域、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结合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城乡公园和绿道建设,构建开放、共享、安全的蓝绿空间体系,将各类景观资源融入城乡居民的“日常游憩圈”和“休闲旅游度假地”,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保护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规划》衔接文物保护相关专项规划,突出保护各级各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遗产保护空间体系。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统筹划定包括城市紫线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明确保护范围和管控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严格保护。推动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统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古驿道、风景道、旅游公路空间布局,有机组织自然文化遗产游径网络,推动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实现。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执行主任李晓武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李晓武现为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库专家、上海市科技专家库专家、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评审专家、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首批专家库专家。曾主编《成都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融合传统与现代技艺的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技术及应用示范》;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古建筑结构监测系统设计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文物建筑三维信息采集技术规程》、上海市地方标准《历史建筑安全监测技术标准》、成都市地方标准《成都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等;参与国家文物局《古建筑结构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课题《上海倾斜古塔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山东自然地理格局、历史文化底蕴,《规划》统筹考虑各类景观资源分布特点和空间关联性,高水平打造“山水圣人”文化轴,积极培育大运河、海岸线、黄河、齐长城、胶济铁路等景观风貌带,强化山岳、半岛、平原和红色文化等不同地域分区风貌引导。统筹区域绿网、水网、交通网以及历史文化线路,构筑“一环四横五纵”区域绿道为主体的景观廊道网络,整体形成“轴、带、区、网”有机融合的整体景观风貌格局,全景展现齐鲁大地海岱相连、古今相映、城绿相融、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的魅力空间。 |
下一篇:同程商旅上线外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