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从2018年临沂兰陵率先实施“四雁工程”,到2019年全市推广兰陵做法,再到多措并举鼓励回乡返乡创新创业……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人才汇聚在临沂的田间地头,或带头创业、或引进要素、或勤恳苦干,以资金、技术、创意、智力在青山绿水间播撒着“共同奔富”的希望。 在临沂,这些有想法、有办法的人才被称作“雁”,其中有村两委中的头雁、有回乡返乡的归雁,有土生土长的鸿雁,有抱团发展的雁阵,他们最终组成了沂蒙乡村间引领创新创业的雁群。相关数据显示,仅2022年,便有873人回乡创业任职。 近年来,临沂市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聚焦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积极打造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吸引集聚各类人才扎根乡村干事创业,实现三农投入产业集聚、地域集聚和项目集聚。
精心呵护“筑巢” 临沂雁巢最早出现在素有“山东南菜园”之称的兰陵县。 2018年,正值乡村振兴大潮初涌之际,兰陵率先提出“四雁工程”,并将此作为乡村振兴总抓手。为了引导人才回乡返乡,当地出台了贷款贴息、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11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常年在上海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朱成彦成为早期归雁之一。 2018年,朱成彦回到老家后流转到数百亩土地并建设了仓储一体的生产基地,从事土豆收购、仓储和粗加工,每年可向长三角、粤港澳地区运送土豆及土豆制品1.5万吨,产值约6000万元。与此同时,在土豆经销方面有渠道、有经验的朱成彦,还在当地牵头成立了兰陵县马铃薯产业协会,与44家合作社联动,带动6个乡镇5300余亩土豆种植、销售和加工。 如今,朱成彦朋友圈里满是土豆收获相关的视频。朱成彦最近一条介绍田里土豆的视频配文只有“比质量”三个字,其中的自信和自豪溢于言表;而在农田的一侧,朱成彦建起的仓库墙上也贴着一行大字:争做归雁标兵,助推乡村振兴。 朱成彦如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财政对“归雁”的大力扶持。2020年5月,朱成彦加大资金收购土豆和仓储扩容,800万元的资金缺口让其犯了难。就在朱成彦一筹莫展之际,“政府助保贷”、兰陵县中小微企业及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帮了大忙,他在一周之内筹集了所需资金。 据悉,兰陵县成立了基金运行中心,县财政从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中出资8000万元,创设1亿元的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为符合条件的“三农”主体、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项目、双招双引项目提供金融风险补偿。同时,兰陵县还通过“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借力“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款等方式缓解三农主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放眼临沂全市,为吸引临沂在外企业家、专家、大学生等回乡返乡创新创业,临沂出台人才、用地、金融等优惠政策,2022年,全市贷款补贴400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20亿元投入乡村,873人回乡创业任职。 八方支持“暖巢” 近年来,在临沂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引导支持下,头雁、鸿雁、雁阵规模亦愈渐壮大。为了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临沂整合临沂市农科院、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浙大农研院培训资源,组建成立“四雁人才培训联盟”,推出100位培训名师、100堂精品培训课程。 此外,他们组织全市480名优秀青年“头雁”,分四期参加农业农村部、腾讯集团举办的“耕耘者”培训。设置“鸿雁”人才三年管理期,对管理期内“鸿雁”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专家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提升“鸿雁”人才专业能力、周边带富增收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新四雁”典型系列评选,临沂新评选50名“王传喜式好支书”、300名左右县级“沂蒙好支书”、100名市级优秀“鸿雁”人才和30个创新型示范主体,宣传推介10名高素质农民大师;评选新培育的150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家家庭农场示范场;筛选发布10个市级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在年度培育计划中对新遴选的“头雁、归雁、鸿雁、雁阵”,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加强落实培训、金融、土地等政策,培树一批叫得响的“新四雁”,总结提升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模式。 除了组建“联盟”、培训技能,临沂市还在产业培育方面对雁群给予指导、支持。据了解,临沂在通过举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光彩行动”开展农产品推介、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亦组织青年人才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领创办合作社或农场,今年全年计划培育认定青年创办市级示范合作社30家,青年创办市级示范农场20家。 为给雁群筑“巢”,临沂市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设立5000万元融资担保风险资金池,加快涉农主体信贷投放的同时,协调金融机构推出青雁信贷专属产品,并提出“力争年内发放青雁系列贷款45亿元”的目标。 今年5月30日,在临沂市“打造乡村振兴样版 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主体系列发布会上,临沂通报截至今年4月,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3787亿元,同比增长14.8%;通过召开全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确定有融资需求的涉农主体2882家、贷款需求326.6亿元,为1166个主体授信173.1亿元,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注入沂蒙乡村。
人才下乡“归潮” 近年来,求贤若渴的临沂,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培育、汇聚人才。 2019年,临沂市发出《关于实施“四雁工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意见》,在全市推广兰陵做法。2022年12月,临沂又发《关于深化实施“四雁工程”的指导意见》,推出“1+4+40”系统举措,围绕头雁、归雁、鸿雁、雁阵出台40条支持措施。 今年1月,临沂市委办公室印发了《强化青年人才支撑助力沂蒙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今年5月,临沂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23年度全市支持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以“四雁工程”为引领,以实施青雁优培行动为路径,以打造“沂蒙青雁”品牌为目标,抓好4大类13项45条工作。 2022年,通过创新“学院+中心+基地”培育模式,临沂累计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高素质农民21.5万人,带动100万村民增收致富;同时,以头雁、归雁、鸿雁为引领,通过贴息贷款、设立风险补偿金等方式,吸引技术、资金等要素齐聚乡村,培育农业创业孵化园12个,发展合作社2.5万家。 人才的集聚,加速了技术端的突破。临沂通过与山农大、临沂大学等院校共建食品产业研究院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大蒜素、银杏黄酮、金银花绿原酸等功能性物质高效提取转化技术。在技术突破的契机下,临沂提出将推动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处食品加工产业园,今年力争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1750亿元。 财政资金支持下的人才集聚,带来了创意、活力,亦正在深刻改变着临沂乡村的村容和产业。数据显示,临沂目前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02家,近三年食品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022年临沂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5.9亿元,同比增长44.9%。今年1-4月,临沂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3.2亿元,同比增长42.9%;在刚过去的“618”,临沂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6637.8万元,占全省13.1%。 如今的沂蒙大地,正在全力建设“实力的乡村、农民的乡村、活力的乡村、宜居的乡村、奋进的乡村”,全市农民群众有奔头、有干头、有甜头的日子正越过越红火。(通讯员 韩来轩 曹蕾 孙飞越 图/临沂市委宣传部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