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生活 >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广西融水县“三下乡”实践活动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广西融水县“三下乡”实践活动

时间:2023-08-01 11:44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为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调研脱贫攻坚成果,近日,微电子学院“追寻巾帼初心,打造乡村振兴江门样板”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开展调研活动。

  “访巾帼模范”——接续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7月19日,实践团队调研了安陲乡江门村脱贫攻坚成果,与党的二十大代表、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杨宁,以及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和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队员们了解到,江门村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培育行动。“留得住人才是农村的希望。”杨宁在座谈会上说道。为了解决人才问题,江门村实施“头雁计划”,培养村里返乡创业青年后备干部,以杨宁等“头雁支书”为出发点,让“头雁”培育项目,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大力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座谈最后,杨宁实践团队成员提出殷切期望:“乡村的振兴发展还是要靠你们这群年轻人,让青春的血液灌满振兴漫漫征途,希望更多像你们这样有知识有才干的青年走入基层,为乡村振兴事业增砖添瓦。”

实践团与江门村村干部开展调研座谈会

  “行乡村百家”——夯实乡村振兴中坚力量

  7月20日,实践团抵达下泗欧屯进行走访调研,与村民们进行深入交流。成员们了解到脱贫致富背后人民奋斗的点滴故事,站在乡村居民的视角上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同时,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充分体现出下泗欧屯村民对于村内乡村振兴工作的肯定及支持。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摹画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实践成员与村民交流

  “寻产业模式”——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7月21日,在江门村农产品加工厂、乡村振兴电商直播间和乡村振兴产业园,实践团详细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电商直播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产业园规划建设等有关情况。

  杨宁书记组织村里留守妇女成立“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种西瓜,每亩地的收益从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带动十几户贫困户脱贫。“苗阿嫂”张海慧在接受团队采访中感叹道:“我们的泉水西瓜从本来的为了卖瓜犯愁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品牌,也经历了许多波折,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也希望我们的产业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同时,实践团队还前往下泗欧屯的西瓜种植基地,随“苗阿嫂”们一起采摘泉水西瓜,感受村民劳动的艰辛与泉水西瓜的发展历程。

实践团与苗阿嫂采摘西瓜

  为了更好地推销大苗山的农产品,杨宁还动员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融水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建立起“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确保生态农业产品能远销外地。7月22日,实践团队抵达苗村倌,了解苗村倌的建造历程,体会杨宁等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艰辛及其扶贫心切。通过苗村倌负责人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苗村倌运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让村民得到实惠,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贡献企业力量。

实践团参观苗村倌合影

  7月23日,实践团队到达龙口村,近距离感受罗汉果标准化产业链,感受工业化理念推动乡村振兴。队员们走入罗汉果种植产业园,近距离观察罗汉果的种植情况。通过基地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了解到龙口村通过“党建引领+市场化运作”模式,“线上+线下”全网营销手段,打造“生态优质粮食”特色品牌建设,立足示范园生产基地,打造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特色品牌。

实践团参观当地罗汉果种植产业园

  “探苗族文化”——焕发乡村振兴生机活力

  7月24日,实践团队前往乌吉村,体会苗家风土人情。乌吉村云正锋书记向我们展示了苗族文化,介绍了苗族的芦笙踩堂、芒篙节、三月三等传统文化活动。

云书记向实践团介绍乌吉村苗族特色文化

  随后,实践团队进入苗家人的吊脚楼中,体验苗家的“火塘文化”,围着火炉喝油茶话家常,在交流中大家真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实践团与乌吉村村民的“火塘夜话”

  7月25日,实践团队抵达吉曼村,感受苗族芒篙文化。在参观吉曼村的芒篙楼中,听着负责人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苗族“芒篙”的发展历程,体会到苗家人对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实践团队还前往融水县梦呜苗寨,感受异地搬迁保存最完好的纯木结构苗族古寨,深入探索苗寨原生态的生活场景,进一步感受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苗族文化所散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实践团参观芒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