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滚滚,财源滚滚,方向一转,时来运转……”常被人们用来向从事运输业务的个人和企业的祝福语。如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优化重组的三个特车项目部,强化专业化、技术化优势,扛牢服务主业职责,率先整体实现扭亏脱困。今年一季度经营数据显示,胜中、胜西、胜北三个特车项目部同比增加1864万元,为中心实现盈亏平衡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成功蓝本。 从“星罗棋布”到“破墙拆篱” “穷则变,变则通。”这个中心原十个作业区下属的十个特车项目部,散落分布于各油区,一一对应,星罗棋布,“兵力”分散,弱化了保障能力。 去年11月,胜中、胜西、胜北三个特车项目部挂牌成立,将相邻的特车项目部合而为一、握指成拳,形成三足鼎立、互为犄角之势。管理层次结构为项目部—区域驻地工作组—班组,工作组承担着原属地特车大队机关、作业区特车项目部主要职能,而班组承担着原特车中队的主要职能,减轻了各种基础资料负担,使队伍更精干、运行更简捷高效。
特车项目部内部统筹运行,各区域互为补充,信息互联、需求预判和车辆联动机制,实现了“一体化”调度和车辆实时动态调配。项目部根据每日生产计划需要,提前部署、调整车辆,采取区域互补、联动的方式提升车辆利用率,发挥车辆保障潜能。大型搬迁施工实施多车型、跨区域联合方式,由生产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减少路程消耗,降低运行成本。 2月下旬,胜西特车项目部三个区域联合、往返500余公里、出车26台次、运载上百吨设备,经过两天的连续奋战,终于完成试油设备从孤岛油区到临盘油区长途搬迁任务。这是该项目部成立以来,距离最长、全区域配合、多车型配套合作的大型长途搬迁施工,彰显了“兵团作战”的优势。 一季度,特车项目部夜间保障出车7203台次、同比提升14.7%,跨区共享施工458台次、同比提升24.1%。区域化集团作战,让提升特车全时段保障力得以充分展现。 从“破车大队”到“鸟枪换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起项目部成立前后最大的变化,一线驾驶员最有发言权。 胜中特车项目部特车八班水泥车驾驶员王刚,今年52岁,自参加工作起,先后开过泰托拉、老黄河等车型,上一辆车是长征牌水泥车,开了十几年才报废。车辆最后破旧不堪,甚至比附近村民的农用车还破,被人讥笑,伤自尊。驾驶室冬天四处漏风,夏季空调无法制冷,开起来有些颠簸,让人反胃,车辆底盘机油渗漏,时常发生故障趴窝,苦不堪言。“车况老旧,既影响施工效率,也带来安全隐患。”王刚说到。 同王刚一样,因为车辆老化严重、更新速度慢,许多驾驶员都自嘲单位为“破车大队”。 去年11月份特车项目部成立后,中心加快淘汰国三排放柴油车,投入巨资进行车辆更新,年底已更新水泥车、卡车、罐车、吊车等主力车辆94台,主力车型利用率同比提升7%。 如今,王刚“座驾”更换为新款豪沃,座位舒适,视野开阔,方向盘操控轻便灵活,提速快,驾驶室内自动空调、罐内液位仪、自动巡航及车载电热水壶一应俱全,后部还有简易床,工作间隙可以躺下休息。王刚激动地说:“真是‘鸟枪换炮’了,现在干劲更足、效率更高了!车辆出勤率由原来的96%提升到98%,每个月结算台班平均增加3个,绩效工资收入增加200余元。” 从“点数路单”到“精算收益”
“一个支点,可以翘起地球。”各项目部实施单人单车全要素绩效考核,涵盖收入、成本、安全、质量等各个方面,指标分解到单车,责任考核到个人,激励员工岗位奉献、提质增效。 胜北特车项目部将单机运行作为突破口,建立经营管理体系,形成“事前算盈—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闭环管理模式:年初从单机成本预算入手,对劳务收入和各项成本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车型成本消耗指标和收入指标;每月强化车辆收支动态监控,形成“预算目标到项目、责任落实到班组、收支精算到个人”的责任体系。实施季度解剖式分析,优化生产经营、增收节支措施,提升单机经济运行效率。今年一季度末,该项目部百元收入变动成本32.49元,对比年初预算目标降低4.43%。 胜西特车项目部以绩效考核作为杠杆支点,以效益为导向,对班组绩效考核突出利润比重,而班组对驾驶员考核则遵循“减轻负担、简洁易行”的原则,突出劳务收入、成本消耗、服务质量的考核,从传统的数路单、算工作量、定绩效,转变为数结算台班、算劳务收入、定绩效,实现了从“台次”到“台班”、从“数量”到“质效”、从重收入到利润的转变。胜西特车项目部车辆出勤率由去年底92%上升到93%,准点到位率由99%到100%。截至3月底,胜西特车项目部百元收入变动成本33.47元,对比预算目标降低1.56%。 一季度,特车板块单车日创效同比提升10.2%,助力油田降低特种车辆运费0.3亿元。 (撰稿:崔连民 刘琦 向宇,审核:崔文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