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拂面暖,安全之花在校园绽放。为增强少先队员安全自护能力,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崂山育才学校二(6)中队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内科副主任朱珊走进课堂,开展"意外来了我不怕——健康护航面对面"专题科普讲座。这场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的安全急救科普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护墙。
专家进课堂 急救知识零距离 上午第三节课铃声刚响,孩子们便满怀期待地端坐在座位上。班主任闫老师向同学们隆重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专家——朱珊主任。当朱主任笑容温和地走进课堂时,同学们自发响起的掌声中满溢着尊敬与期待。朱主任以"生命守护者"的亲和力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此次急救科普讲座,她结合16年儿科临床经验,精心选取了儿童高发的四大意外场景,每个场景都设置"误区警示-原理剖析-规范操作"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医学语言构建起全方位的儿童急救防护知识体系。
海姆立克显神通 实战演练克时艰 当展示气道异物梗阻的解剖示意图时,孩子们第一次直观看到食物误入的危险路径。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吃东西大笑会让异物堵住气管!"朱主任重点纠正了拍背、手抠等错误处理方式。"以前觉得拍背就能救命,原来可能帮倒忙!"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朱主任通过"轻度梗阻鼓励咳嗽,严重梗阻立刻冲击"的口诀,帮助孩子们建立分级处理意识。
最激动人心的环节莫过于现场实操。在朱主任手把手指导下,两名学生化身"小施救者"和"患者"。只见"施救者"站在模拟人身后,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脐上两指处,另一只手迅速向上向内冲击,"哇!出来了!"。朱主任趁热打铁:"记住这个‘剪刀石头布’口诀——脐上两指确定按压点,握拳形成冲击合力,包裹式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关键时刻能救命!"
烧烫处理有诀窍 冷水疗法是关键 面对烧烫伤处理误区,朱主任介绍临床案例让孩子们深受触动:冰敷加重组织损伤、挑破水泡引发感染、涂抹牙膏导致创面污染。朱主任现场演示"冲-脱-泡-盖-送"五字诀:流动的凉水冲洗创面,轻柔剪开粘连衣物,持续冷水浸泡减轻余热损伤,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感染,及时送医处理深度伤口。"记住,涂抹牙膏等物品都是危险操作!"
动物咬伤莫惊慌 疫苗防护筑屏障 "被小狗咬伤后应该先做什么?"面对提问,孩子们齐刷刷举手:"用肥皂水冲洗!""还要打疫苗!"朱主任笑着揭晓答案:"第一步是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她现场演示了伤口清洗的手法并提醒:"一定要及时接种疫苗,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哦!"
鼻出血处理有方 前倾冷敷是良方 "仰头止血会让血流进胃里,塞纸巾可能引发感染。"朱主任用鼻腔结构模型揭示传统误区的危害,现场演示"前倾张口防误吸,指压鼻翼巧止血"的正确姿势。孩子们跟着朱主任做起"前倾操":身体前倾防止误吸,张口呼吸保持气道通畅,指压鼻翼精准止血。
专家引领树典范 师生共筑安全网 整场讲座持续40分钟,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求知若渴"的专注力,朱珊主任用幽默比喻化解知识难点,专业又不失童趣的授课风格赢得阵阵掌声。班主任闫老师全程参与,不时记录重点,在总结时她动情地说:“这样的课程太实用了!很多急救知识连我们成年人都存在误区。这次科普不仅教会孩子们急救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互助精神。”
后记 此次急救科普讲座不仅传授了急救技能,更播撒了敬畏生命、帮助他人的种子。当知识转化为行动,当意识筑成防线,每个孩子都在用生命教育之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安全成长宣言”。这正是本次讲座留给二(6)中队最珍贵的礼物——安全与成长并肩,守护与童真相伴。
(崂山区育才学校二(6)中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