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 > 遇见·胶遗:探寻新时代文化浸润下的非遗传承新路径

遇见·胶遗:探寻新时代文化浸润下的非遗传承新路径

时间:2024-08-19 09:18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为深入贯彻并积极响应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号召,7月21-25日,临沂大学传媒学院“鲁”火纯青,称“新”如“遗”中华文化传承团走入山东省胶州市进行走访和调研,不断探索符合发展实际、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传承“新”道路。

  以初心守护非遗,在演绎中传承和发展非遗,彰显本真,让非遗传下去。

  7月21日,实践团成员来到“和合共声”李树才先生从艺六十周年吹打乐音乐会现场,李树才先生作为国家二级演奏员、胶州吹打乐团的团长,他的一生与吹打乐紧密相连,相互成就,共同书写了辉煌的篇章。音乐会在师生共同演绎的主题曲《启航》中拉下帷幕,寓意着更多的青年学生将在老一辈“守艺人”的带领下,将胶州吹打乐从这里带向更广阔的舞台。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吹打乐传承人献花

  7月23日,实践团成员走进青岛市茂腔剧团,与国家一级演员、非遗茂腔传承人张梅香老师进行访谈和深入交流,“之所以一直坚持演绎和传承茂腔,是因为茂腔在这里起源、在这里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百姓们所喜爱,这么多年来,我和茂腔已经分不开了。”张老师讲到。本着传承和发展的初心,张老师在多地开展公益课堂,将茂腔的魅力带给更广大的群众。茂腔不仅是胶州人的骄傲,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共同去传承和保护。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张梅香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展馆

  经过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意识到,想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传承和持续发展,少不了”守艺人“,正是在老一辈传承人的演绎和守护下,非遗文化才能在今天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以思想引领非遗,让非遗传承有径可寻,彰显本领,让非遗深扎根。

  7月21日,在非遗吹打乐音乐会的彩排现场,我们采访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专业课教师李康老师,“目前非遗的传承人群中年轻人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不管在高校还是在夏令营的授课过程中,我都更注重将非遗精神传递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在思想精神的引领下主动了解非遗、自觉传承非遗。“李老师讲到。

  7月22日,在参观文化馆非遗展馆时,我们有幸与文化与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艳老师进行访谈。作为政策的传播者,她积极践行有关部门推出的关于非遗传承的相关举措,如“寻找小小非遗传承人”暑期夏令营、“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多彩非遗”系列文化体验公益课等,号召市民朋友携手共同传承非遗;作为文化工作者,她参加了“胶州非遗黄河行“等文化保护与传承弘扬活动。

  通过多方会谈,实践团成员认识到,想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传承和持续发展,少不了”引领者“,必须把准政策导向,筑牢精神根基,着力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浸润人心的精神力量。

  以创新传承非遗,探索非遗传承的多样化路径,彰显风采,让非遗结硕果。

  经过多天的走访与调查,实践团成员将目光放到了儿童和乡村村民两大群体的身上,把非遗的知识与精神传递给他们。

  想要非遗文化得以长久传承,青年一代的力量不可忽视。

  7月22日,实践团成员走进胶州市中云中心幼儿园,通过宣讲、演绎、授课的方式,由浅入深,将非遗文化传递给孩子们。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在教室中心,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展示胶州秧歌的美妙舞姿,那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舞姿,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她们殷切的眼神和肢体的高度配合让我们觉得,我们实践团队所期盼的文化教化育人,文化塑造精神的目的正在慢慢实现。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幼儿园孩子们讲解秧歌基本动作

  同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胶州市文化馆,参与“寻找小小传承人“夏令营的课堂中,在剪纸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亲手尝试了剪纸的基本技巧,与夏令营学员”共上一堂课“。从简单的图案到复杂的造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夏令营学员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能幻化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和故事,这就是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传浸润人心的精神所在。课后,我们也向学员们普及了剪纸这一非遗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前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夏令营学员们共上一堂课

  想要非遗文化得以持续发展,打破区域文化壁垒是不可缺少的。

  7月24号,我们紧跟”送戏下乡“的步伐,探访了胶州秧歌的发源地——胶东镇东小屯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这里的很多老人对秧歌的了解度不够,实践团成员来到了乡村舞台,为老人们讲解秧歌的知识并讲授简单的秧歌步伐和动作。胶州秧歌在这里发源、在这里发展,人人演绎、人人传承,丰富着这里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我们深刻体会到这项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更是胶州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胶州市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进行多方会谈,多渠道、多样化的调研方式,了解非遗传承的痛点问题、发展现状等,通过把握精神导向、紧贴政府政策、抓好传承群体等途径,探索非遗传承符合发展趋向、具有地域特色的传承”新“路径,着力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浸润人心、教化育人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从而达到以精神引领传承的良性结果。

  另外,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每一项非遗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们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汗水,也寄托着后人的期望和梦想。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通讯员:范石佳、贾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