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 > 高效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高效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时间:2023-04-19 11:50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在国家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都重点强调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三农问题。这实质上已经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开发,明确了战略导向和战术方向,就是将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而延伸到战术层面,就是农业项目、农民项目、农村项目的发起和开发。

  乡村振兴,不是仅仅是墙上画点画,村口种片花,湖边做个木栈道,更应该与农民相关的从经济到社会到空间环境的整体建设体系,三者缺一不可。

  而三农问题中,最难点是农业问题。低效无效农业,是阻碍农村产业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乡村振兴如果脱离了农业的高效发展,那只能是空中楼阁。

  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着五大痛点:

  1.时期痛点 近半个世纪来,国家的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城市的迅猛扩张,占据了更多的农业空间,也拉高了农业用地的成本。中国是世界粮食第一生产大国,同样也是世界第一进口大国。粮食进口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粮食产量虽然也较高,但跟国外水稻优生区相比,质量和价格均存在一定差距。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补短板命题。城市化发展,不能够脱离乡村的振兴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才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是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里,弱化了农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中慢了几步,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2.政府痛点 地方政府,都把侧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和三产上,大量工业园区的重点开发,确实为地方经济的整体高速发展既定了基础,像国内某些发达地区,每亩地单税收都要上百万,怎么能够跟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做农业每亩还要倒贴几百元的农村农业相比。农业产值在整体的GDP占比逐年降低,农业产业被自然的边缘化,分管领导也是把农业作为一个政治任务去做,这更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的传承和研究进步,影响了农业的产业革命进程。国家近年提出的种子战略案例,就是最好的警示。

  3.农民痛点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务工,老一辈的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子女外出务工寄回来的工资收入。农业,已经不是农民赖与生存的根本。大部分地区,基本农田亩产值不足千元,加上近年来国家针对农村的大量扶持资金倾斜,农民衣食无忧,造成了农民在满足生活保障的情况下,针对农业发展缺乏积极性。

  4.技术痛点。农业产业的基础薄弱,根本原因是农业技术问题,农村原本的务农主力军都进了城,老一代农民也逐渐老去,而不像农业发达国家那样,世世代代都在传承和研究农业技术。从我们近代发展历史看,农业已经错过了多个发展契机,农业技术在当下出现了严重的断代。不管是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及园地,或者是花巨资打造的智能温室大棚,因为缺乏系统的农业种植技术,要么就是做点口粮,要么就是完全荒芜,问题的症结关键是农业技术问题的掣肘,无法实现高效发展。

  5.市场痛点 农业,不只是种得出来,还要种得好,还要卖得掉,更得卖好。这就是生产和品质和市场的贯通对接的问题。我们目前的现状是,因为没有农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技术,所以种不好;因为种不好产品,所以卖不掉或卖不好,成为一个死循环。每年各地农副产品的积压情况层出不穷,产业链和产品、供应链和消费端严重断链。虽然国家每年都三令五申提出城乡融合战略,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但在实质的操作层面,均停留在迷茫状态甚至不作为。近期热推的网红营销也只是解决单体的问题,这不能够作为农副产业供应链体系的重点。

  通过农业发展五大痛点的研究,薄弱的产业基础,更让我们看到了农业开发,是我们目前最大的蓝海空间。

  要研究透农业发展,先要研究好几块地,包括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园地、林地、四荒地等。

  1.基本农田 首先是一个法律概念,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严禁非粮化,是国家三令五申严守的底线。目前地方政府都已经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了永久基本农田的边界线,严禁侵占和非粮化他用。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基本农田可以种植下列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瓜类、草本花卉、中药材、牧草等矮杆作物。上述可种植的粮食作物,可以按照作物的性状在水田或旱地上种植,特别是水田,可以种植的品种,也只有水稻或与春油菜和冬小麦轮种,而目前国家基本农田的大部分都是水田。

  2.一般耕地 不同于基本农田这样受到国家法令的严格保护,在一般耕地上允许种植的农业产品,似乎都可以种植,适合做设施农业,建设温室大棚等。各省市地区,在这个问题上,会有些政策法规许可上的差异,但不允许做非农化项目是必定的。

  3.园地 园地属于农用地的一种,包括果园地、茶园地和其他园地,与耕地和林地为同一个农业用地级别。大部分均已经种植上一些特色水果品种,但效益不高,大部分水果产品流于地摊货。是目前各个地区均认可的设施农业开发用地。

  4.林地 分国有林地、经济林、残次林地等。国有林地是严禁开发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是目前林业产业的开发主导,经济林目前国家已经有相关的政策,可以将一些低效无效的林木,进行逐步的替换提升,以实现更好更高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也是增加亩产值的最好方向,但目前成型的规模化林下经济产业项目鲜见,包括海南岛上800万亩胶林的林下经济,也没有看到产业化的种植。

  5.四荒地 是指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的土地。是农村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属于现行经济环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土地,但它们属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一种。针对四荒地的利用,除了进行种养殖有效利用外,还可以做占补平衡项目,通过平丘填洼进行土地整理后,可以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按照场地的资源情况,打造成为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包括水田或旱地。并将基本农田指标通过政府渠道转让给需要的其他地方政府或企业,并在基本农田上进行规模化的高效农业开发。

  在厘清了我们这个时代下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针对农业开发的用地情况后,我们不难看到,合法合规的用地种植是一个原则,而农业技术的进化和系统化的产业开发,已经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使命重任。特别是全球经济的低迷和战乱,外部打压,全球疫情影响,更使得我们必须砥砺前行,狭路求生。

  高效农业的发展,是目前我们进行区域经济开发和乡村振兴,没有更多选项的重要突破口。

  按照问题导向,回到实质性的问题解决上来,也就是做什么样的农业才高效?我们从大田农业和大棚农业两个方面阐述。

  大田农业,分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及其他用地,通过我们的初步研究,基本农田的水田,单做水稻的话,亩产能够做到1500斤已经到了天花板,每斤卖2元也就是3000元收入,去除用地成本和人工肥料种苗成本,所剩无几。特别是目前农村耕地均在农民手上,无法形成规模化,也难机械化,更别说智能化了,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的高效发展。

  基本农田的一产,特别是水稻种植,提升空间极其有限。即使是传说中的超级水稻,也不会超过1200公斤亩产。我们只能够从二产上去研究突破,目前的功能农业是一个重要开发方向。包括富硒米、胚芽米、SOD大米等,均能够通过二产技术,将一产的亩产值提升至3-5倍的价值。再加上鸭稻共生、蟹稻共生、渔稻共生等种养殖立体化,也能够将亩产值再增加1-3万元。

  另外,种植紫玉米、牛奶玉米、藜麦等粮食作物品种,一季或双季轮种,再加上闲季蔬菜等的插种,一产的亩产值能够做到5千元以上,二产能够做到3万以上都是可行的,这都是我们应该去打开科学的视野去研究和为我所用的。

  一般耕地,可以种植农业产品的范围很广,包括林果项目等,均能够实现万元的亩产值,产业链也很长。果树种植需要根据地域情况的不同,进行品种的选择是关键,必须是市场稀缺产品和有很高附加值和功能性的果树品种。果园的管护成本低,适合目前农村普遍缺乏劳动力的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果园,均存在只求产量,不求品质的问题,并且品种同质化严重,很少能够让我们品尝到童年的水果味道,也因此在市场上处于地摊货角色。种得出是选品问题,种得好是技术问题,卖得好是市场问题。三大问题必须联动解决,才可以去扶苗成长到收获满满。

  设施农业,是中国农业高效发展的主要出路。设施农业主要指大棚农业,分日光棚和温室大棚两大类。

  先说日光大棚,是单纯依靠日光来控制温度的拱形大棚,建造和养护成本低,是目前农村最多见的设施农业项目。大部分的日光棚,均以种植蔬菜为主,亩产值好的能够做到2万以上。如果种植食用菌等,可以做到3-5万元,但也是靠天吃饭,遇到气候变化,很可能是血本无归。我们可以通过日光大棚的原址提升,通过低成本改造手段,解决温控问题,打造成为能够进行温控、湿控、光控等的数字化控制大棚,然后以市场导向下的种植选品规划,这是目前针对日光大棚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温室大棚,特别是平顶式的智能温室大棚,在全国各地的农村,普遍存在着闲置荒芜问题。号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投入巨资打造的高科技温室大棚,但不会科技种植,或者种一些低效农产品,连养护成本都覆盖不了,这是目前这样的大棚空置闲置的根本原因。部分的温室大棚,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去做的,补贴拿到手,温室大棚的历史使命就告完成。造成了生产资源的巨大闲置浪费。

  既然是技术问题,就要用科学原理去研究解决。一方面是种植技术问题,要以工匠精神去对待农业问题。二是选品问题,在中国的北方,目前已经成熟的温室大棚南果北种技术,将热带水果在北方的温室大棚里种植,按照目前的效果看,因为北方的昼夜温差大,使得种植出来的水果要比南方的水果更鲜甜美味。特别是针对一些市场稀缺的中高端水果产品的种植,更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南部热区,温室大棚更有巨大的优势,因为温暖的气候特点,大棚能耗减少,光照充分等,能够实现更高的亩产价值。

  温室大棚的栽培技术分着地栽培、基质栽培、水培、雾培等,特别是雾培技术,是通过根系靶向定量、定时、定质的喷雾,让植物获得必须的所有养分和能量,是目前值得推广的高效节能种植技术。

  从种植形式上来看,空间立体种植,也是一种趋势。目前值得看好的温室热带水果立体种植技术,是基于一项专利发明,实现了在室内能够获得跟太阳光同样的光照,不管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可见光谱、不可见光谱等,均在一个光源上解决。这个技术的突破,能够将果树叠加起来种植,每一层均能够受到均衡的人造日光普照,再加上树种的矮化技术等。包括种植基质槽高度在内,2米一层,一般温室大棚能够做到三层,实现真正的全空间立体种植。并且,所有的控制,均在一个数据终端进行温度、湿度、照度、气雾、防病等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的体系化控制。

  按照这样一种立体种植模式,我们可以简单算笔账,每亩一次性投资成本包括大棚(升级智能化弧形日光棚)、种苗、基质等约50多万元,再加上每年的运营养护成本3万元,如果每亩单层种植燕窝火龙果2000株,第二年丰产期每株年产燕窝火龙果保守计算为8个果,计16000个成品果,按照每个果出棚价保守卖10元(市场价60-100元),单层有16万元的收益,三层立体种植能够做到近50万元的亩产值。

  大棚箱式高密度养鱼,也是目前设施农业的一个重点选项。每亩地可以放置直径6米高1米的圆形水池10组,大棚整体只需要解决遮风挡雨就可以,温控等要求不高。不包括大棚的养殖设备投资,包括缸体鱼池、进出水管线、智能控制设备、其他配套设施等,合计投资30万元。再加上养殖成本,按照养殖鲈鱼计算,一个池3500条,从幼苗养到0.8斤大,一池3000斤出品,每斤鱼约需要养殖成本10元。鲈鱼出厂价每条平均15元以上。平均10个池有12万纯收入,3个月一茬,全年做四茬,总体有48万纯收入。如果养殖高端的鱼类品种,亩产值将超150万元或更高。

  在农业种植、养殖科技上,以生态价值为核心,以数字化引领,建立从湿度、温度、照度、营养、防虫、防病等的标准化体系。在产业链上,是从育苗、栽种、培植、采摘,从供应链上,是传送、分拣、包装、冷链、物流、营销、消费等的全线贯通。这就是我们必须去理解和读懂的科技农业全程价值链的核心。

  因此,在科技赋能的前提下,做好产业链,打通供应链,不管是大田还是大棚,均能够实现高效收益。有了这个存量支柱产业的收益支撑,我们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才得以高歌猛进。

  以上的高效农业科技的研究阐述,还只是我针对问题导向的一个产业解决方案的提出,而根本目标是我们更需要从金融投资角度,来看待高效农业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产业振兴,能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一个重要的引领和支柱作用,特别是我下面要延伸解读的产业现金流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均为政府投资主导,或者是企业凭着情怀在做,并且,都是做点村容村貌提升表面文章,砸钱做个示范项目可以,但要全面乡村振兴,政府哪里来这么多的资金?又有多少这样的良心企业家来赴汤蹈火?因此推广复制的可能性极其脆弱。

  乡村振兴项目开发首先要有钱,政府财政又不可能拿出这么巨大的资金去全面铺展。而要融资,第一要务就是现金流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项目,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盈利模式,并且必须为金融机构风控认可的盈利模式,也就是现金流的解决,投融资资金是进不来的。

  投资资金,特别是政策性的项目贷款,资金入资项目有四个主要条件,包括投资主体、担保条件、项目资本金、还有就是现金流保障。其中很多项目资金进不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确切能够实现的现金流问题。

  那么,我们可以用排除法,去深度研究乡村振兴的现金流到底从哪里来?

  目前通行的平衡模式,最主要的还是土地平衡模式,是以土地价值为根本的现金流解决,但目前这样的形势下,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大部分地区土地变现能力极差,无法产生让金融机构认可的现金流。

  包括文化旅游、康养项目等,虽然在当前这样的后疫情时代里,文旅产业获得了报复性的增长,但实质性情况是,一方面本身大量文旅项目面临升级换代,另外一方面,文旅项目的全空间开发带来的严重同质化。目前拿着康养文旅的由头去找投资,必将到处碰壁。也包括乡村民宿、研学教育等,因为投资强度大,见效慢,均无法在乡村振兴项目开发中,起到快速回现的产业支柱作用。

  我们通过排除法可以看到,唯有农村最大的存量资源——农业,通过技术解决路线,才可以去获得比房地产还快,并且投资轻的现金流解决。按照上述针对高效农业的研究和数据罗列,我们应该能够很清晰看到,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片蓝海市场,高效科技农业的开发,是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风口。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规模化的支柱产业现金流收益作为定海神针,才可以获得资本方的青睐和投怀送抱。

  高效农业项目,因为其投资轻,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能够成为农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资金保障。以高效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农村问题的三农问题解决。

  更包括,以稳定快捷的高效农业现金流,去覆盖重资产投入收益周期漫长的文化旅游康养项目,达到投入产出的相对平衡。这是本文章研究阐述解读的根逻辑和目标。

  任何项目开发,产业思维做规划,商业思维做运营,金融思维做项目。特别是没有金融思维的项目是瞎扯,投资进不来,什么事情都是空想,最终的金融思维是终极导向,是所有项目环的闭点,而高效农业的发展,就是我们这个乡村振兴开发闭环的重要锁扣。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乡村振兴产业金融专家

  屠长风

  (附作者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