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生活 > 用镜头展现生态情怀!共产党员葛玉修奉献青藏高原50年

用镜头展现生态情怀!共产党员葛玉修奉献青藏高原50年

时间:2024-07-01 09:4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军旅转业退休干部葛玉修,牢记党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痴情青藏高原生态环保事业,用生命和执着的追求,谱写高原生态之歌。

   青藏高原的一抹“军绿红”

  6月28日,在青海金融监管局机关“七一”党日主题活动现场,党委书记、局长景晋生将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佩戴在葛玉修的胸前。沉甸甸的纪念章凝聚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

  1970年,17岁的葛玉修从山东曹县老家参军来到青藏高原。军队是一所大学校,严格的军事训练,练就了葛玉修强健的体魄、钢铁般的意志军人气质。强化训练、备战执勤、抗洪抢险等工作他事事走在前面,先后三次立功,20多次受到嘉奖。他担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的连队被青海省军区授予“精神文明先进集体标兵”、荣立集体三等功,葛玉修代表连队出席了兰州军区先进代表大会。担任人武部政委期间,被评为“先进党委”,受到兰州军区表彰。他还被青海省军区授予“优秀政工干部。”

  24年的军旅生涯,使他深深眷恋上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他把青海视为家乡,退役时选择留在青海。上世纪80年代,葛玉修在部队自学摄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生态环保事业,利用摄影爱好,拍摄高原生态图片,传递生态环保理念。1994年,葛玉修转业到西宁市。

  2014年元月,在青海银监局纪委书记、金融系统工会主任岗位上退休后的葛玉修,深深爱恋着青海这片热土。退而不休的他迅速投入青海湖生态摄影工作。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军旅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奉献青藏高原生态环保事业是他多年的不懈追求。

  青海湖的“报春鸟”

  1995年,葛玉修第一次踏上青海湖鸟岛,就被那碧水蓝天、万鸟欢歌的场面所震撼,从此他与拍摄野生动物、探索高原生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240余次去青海湖、25次到三江源、15次到可可西里。历尽艰辛,拍摄了16万幅高原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图片,撰写了大量反映野生动物及生存环境的文章,先后有160篇配图文章、1500余幅(次)图片在《人民日报》《新华月报》等120余家报刊发表。121幅摄影作品用作《大美青海》宣传片在天安门广场大屏幕展播。为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中华对角羚,他不仅拍摄到全世界第一张“中华对角羚”图片,而且,撰文“救救他吧——中华对角羚的呐喊”在《青海日报》、《西宁晚报》发表,引起公众注意。他还自费制作展版、条幅发起保护中华对角羚签名活动,向省委撰写了“建立中华对角羚保护区”等8份建议。在他的宣传、呼吁,媒体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对角羚被选为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公路赛、环青海湖电动汽车挑战赛的吉祥物,在青海湖畔建起了第一个中华对角羚保护区,中华对角羚从1995年的2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3400多只。

  2002年开始,葛玉修携带图片、视频制作的课件,走清华,上北大,下农村,进校园,登金沙讲坛、国家地理大讲堂,公益演讲600余场,传递生态环保理念,直接受众25万人次之多。

  2011年,在海拔4500米的黄河源头,空气稀薄,冰封雪飘,年近花甲的葛玉修走进牧民的帐篷,在藏式的桌子上摆好电脑,为牧民管护员讲课,诙谐幽默的话语,使管护员们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生态环保知识。他利用一切机会,即便回老家曹县,在零海拔的黄海之滨,葛玉修也不厌其烦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惊险故事,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野生动物知识,讲述青海生态故事。带入性强、真情、接地气的演讲,使听课的干部、群众、工人、学生陶醉其中。

  12年前的一天下午,葛玉修的一位老战友打来电话,让他给上小学的孙子证明自己和他爷爷是战友。原来,葛玉修战友的这位小孙子放学回家后,兴冲冲地告诉爷爷,“今天在学校听了一位叫葛玉修老师的生态课,很有意思。”爷爷忍不住插嘴说葛玉修是自己的老战友,孙子不信,说“您不可能有这样的战友。”于是便有了次通话。葛玉修约老战友用手机合影一张,还在给小家伙的画片上签上了“葛玉修赠”。3天后,老战友打电话说:你这一招还真灵,小家伙看我的眼神都变了,还拿着画片到学校同学们中间奔走相告:“葛玉修是我爷爷的战友,葛玉修是我爷爷的战友……”这则感人的故事发生在葛玉修为西宁市虎台小学讲课之后。

  生态环保传递“火炬手”

  跳水皇后高敏在中央电视台奥运火炬手选拔赛现场,听了葛玉修的故事,看了现场播放的图片,深情地鼓励他说:“我相信,葛老师在传递奥运火炬的同时,会把生态环保的理念传遍世界。”这正是葛玉修矢志毕生的任务和目标。但是真正令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大学毕业生宋翠茹,参加工作一年后说的“葛老师太了不起了,我上初一的时候听过他讲课,至今还记得一些野生动物的故事。”葛玉修说,“我的汇报演讲若对你们有点儿帮助,就说明很有意义。”他也将其作为动力,激励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公益演讲。

  针对青少年学生意志懦弱、学习生活理念丧失的现象,葛玉修用自己多次遇险和野生动物垂死挣扎等求生图片,告诫学子们一定要树立正确人生观,珍惜生命,不能因为遇到挫折、考试成绩不好或老师、父母批评,就丧失理智,因为生命不仅属于你个人,也属于家庭、学校、社会,要珍惜生命,尊重别人,爱护野生动物等。

  葛玉修用心传递绿色理念,用情谱写生态环保,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他曾29次走进中央电视台,70余次在青海电视台亮相,不仅在上海、北京、浙江、湖南、安徽等卫视出镜,山东卫视还6次为他录制节目。《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金融时报》《青海日报》等各大媒体先后对他整版报道,在新浪、青海新闻网的个人生态博客点击量达150万次,新浪微博粉丝44000余人。环境保护无国界,美联社记者进行了电视跟踪采访,专题片“一个人能为生态环保做多少”先后在美国CNN、英国BBC播放。

  2019年,葛玉修被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授予“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2021年受聘担任国家“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2023年10月,葛玉修参加了沿黄9省区《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在99名黄河达人中,来自海拔最高、路途最远、年龄最大(70岁)的他,因表现突出,被山东卫视授予“黄河文化传播大使”的称号。

  此外,他曾当选“北京奥运火炬手”、“感动青海人物”、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首届“最美青海人”。荣获中国“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地球绿肺天使”、“中华宝钢环境奖”和青海省、中国金融系统“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

  如今,有着51年党龄、已到古稀之年的葛玉修,牢记入党誓言,担任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联络委员会主任,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突出时代特色,一如既往、锲而不舍地为保护生态环境,传递生态环保理念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表示要“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作出三江源贡献,体现老党员担当”。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王兆锋 常志江 曹建 刘莹  )

  责任编辑:牛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