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村位于隆尧县城东南13千米处,明清时属赵州隆平县马栏社,解放后曾属隆尧县白家寨乡,今属莲子镇镇管辖。该村现有耕地7760亩,人口2900余人,是隆尧县境内历史较悠久的古村落之一。
据推测,任村村名来源有二,一是任村或本名“壬村”。“壬”即水,此地曾为大陆泽,后泽浅化为积水洼地后建村。春秋以来俗称“壬地",意为水乡。古时壬与任相通,“任村”之名缘此。二是据赵景路先生等编辑的文化苑宣传册,在屈氏家族简介中提到该村屈、任、高、郭四姓氏都是当地土民。原本各姓氏分团居住,明代永乐年间大移民时,各姓统一齐居“任”团,村落逐渐扩展。以此传说来说,虽然明院寺创建于隋朝,任村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任村极可能是一座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毕竟现在所见唐代及以前碑刻中并无“壬村”或“任村”的记载。
据崇祯版《隆平县志》记载,该村旧有“明院寺”,创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又该村曾出土石臼2个,从石料的风化程度等来考察,足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再次佐证任村历史源远流长。
任村历史悠久,又处大陆泽之中,但并非一定和“水”有关,或许真和姓氏有关?! 任村过去有一座著名庙宇——明院寺,直到文革时才遭毁灭性破坏。明院寺座落在滏阳河东岸,原村西北150米处(1986年考察)。据李兰珂1986年的《明院寺石刻调查记录》显示该寺曾发现重修明院寺碑2通、石佛像3尊、碑额1件、龟座2个。其中“修后殿碑”刻于明代嘉靖20年,六龙盘顶,碑身高达3.3米,加之碑座,达4米以上,高大雄伟。该碑由任村赵氏族人举人赵宦撰文、邑庠生武致中书丹,隆平知县储稷立。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隋朝开皇年间,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多次重修。据明代明院寺残石碑阴记载,该寺重修之时,众多村庄善人出资出力协同修建,可见明院寺在地方影响很大。今任村文化苑存有一通题名石,刻于明代嘉靖四十五年,上题“真定府赵州隆平县”,有本村善人赵天年陈氏、尹氏,张邦兴赵氏、男小稚喜,邢()年男保住,这些人也为明院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传,清朝时,寺内曾有一高僧,他精通天文地理、熟谙道地大法。当时寺院建造大殿,缺少主干檩梁,高僧就将千里之外的树身循入地下,而后从寺院门前的那口大井中(地震后被埋没)一根根拔将出来。牛家桥牛二虎可臂擎千斤巨石,于桥头呼日:“再来、再来!”苏家庄的苏半仙,他智力超群,慧眼识才。牛二虎、苏半仙二位奇人都对寺内高僧的修行赞不绝口。 该村姓氏繁多,以赵、张、乔、李、杨为众,另有王、刘、屈、任、霍、杜、朱、曹、四、司、康、于、郑、田、高、郭等姓氏计二十多个。 赵氏是该村大家族,单今赵氏祠堂存放的族谱碑就有六通,是今隆尧县境内留存族谱碑最多的家族。明永乐四年(1406),赵氏克云携家人由山西迁徙至任村定居,至今延续20余代。该村赵氏历史上涌现出生员、贡生、监生、举人、武举、进士等数十人。近代赵氏家族优秀人才辈出,县处级以上干部就有20余人。据明代嘉靖四十一年《赵氏宗室图记》碑记载:赵氏自第五代开始涌现人才,五代祖赵林为义官、赵见为生员,六代赵文(学)、赵禄、赵()、赵国用为生员,赵希达为兵马,七代有高唐州吏目赵宸、举人推官赵宦,()官赵世崇。赵氏第九代赵炳(已迁东关)明万历乙丑年进士,曾任山东朝邑县令、户部山东清史司主事、河南提刑按察司佥事等职。据乔氏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乔氏自山西榆次县乔家堡迁来本村,至今巳传21代。传说乔氏第七代曾出过一位贤士,绰号“乔三”。他精明聪慧,善理政务,曾在当地担任“区统”一职。记忆中的乔氏顺街牌坊,上下蒯卧花草鸟兽,其高大宽宏,这一标志性建筑,是儿时小伙伴酷爱玩耍之所。相传,它是晚辈为报答一位长辈贤孝遗孀养育之恩而建遭的贞节牌坊,横梁似刻有“乔文星”字样。传说,本村姓氏中屈、任、高、郭同属当地土民,早年间曾分团居住。屈氏家族祖居河西“洼碱岗”,是在明永乐四年大迁民前后,四团归一齐居“任”团后村落逐漸扩展。屈家祖上,曾出一名奇才商贤,家境殷实,经商诚信名声享誉周边四省,北起内蒙,南过黄河,他所经营贩卖的马匹,若有丢失,只要说是河北屈XX家的,没有找不到的。
任村西邻滏阳河,故而古代就非常重视建设桥梁,以利交通。据崇祯《隆平县志》记载任村有“任村桥”。清代道光七年再次重修。碑文提到,撰文者因船夫相助而便利希望建造桥梁,便利交通。然后募化资金,修建桥梁。四方人等积极捐资,于道光七年建成新桥的事迹。
清朝末年,全国除天平天国运动外,土匪横起,各大村落为抵御匪患,相继建起村堡,护卫村庄。任村在清同治六年(1867)也筑有环村土寨,为隆平县十八寨之一。 该村在抗日及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有许多爱国人士积极参军。《隆尧县志》记载的烈士有赵五法、乔春皋、赵纪所、郑三成、赵丙仁、张春生、赵记贞、张保会、赵贵元、高纪岗、屈景堂、乔小河、四三物、杨书贵等14人。 另外据本村宣传册记载,南下干部老兵:李计海、赵通海、乔风春;八路军二五团战士:赵录山、张考明;大扩军参加解放战争:赵录考、乔春皋、赵保旭、四三物、霍庆奎、赵五法、杨振山、赵丙仁、赵自春、乔旭计、赵富生、王浑秋、赵广法、朱仁章、赵录保、刘计新、赵福东、张小所、赵风山、张三妮、赵同申、乔玉园、赵新春;参加抗美援朝战士:赵根仁、乔连东、赵怀保、任保生赵广法、乔兰皋;攻打太原担架队:于小掌、乔小桃、赵忠林、乔五昌、杨小黑、乔小合、霍胜昌、乔老亮、张白货等。任村为我国的抗日及解放事业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隆尧县志》有一篇李英杰传记。李英杰(1926-1989)1943年2月入党并参加工作,先后任抗日村长、农会主任、牛家桥区、大霍区宣传委员,大霍区长、区委书记、大霍片工委书记、县委委员等职。李英杰一生光明磊落,浩然正气。因此,“文化大革命”遭迫害,到新河插队落户达一年之久。1972年,冤狱昭雪,李英杰调回隆尧,先后任水电局局长、县革委副主任等职。1979年改任副县长后,李英杰分管农业,他抱定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更加忠实于党的事业。1982年,尹村一带发生特大雹灾。晚上接到灾情报告,他便要冒着核桃大的冰雹去察看灾情、虽然被人劝阻,但他整个晚上辗转反侧未能入睡。冰雹一停,便立即奔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安排救灾,恢复生产等事宜。1975年,李英杰带领民工开沟挖渠,排涝防碱。为了赶进度,组织上决定八月十五中秋节不放假,那天李英杰一大早就来到工地,与民工一块抡锹大干起来。大家看他年纪大,身体有病,劝他回家与家人过个团圆节。他说:“大家都在拼命干,我怎么能回家去过节,在工地上与大家一块过节就是最好的团圆。”1984年1月,李英杰离休,享受地专级待遇。 任村现当代人物还有原巨鹿县委副书记、清河县委书记、隆尧县委副书记屈计所;原湖南石门县县长、人大主任李计海;原湖南常德区委书记、云南硫铅矿东风电厂书记赵通海;新疆某部队上校军医李玉东;新疆某部队中校李连振;兰州军区某医药局中校张香海;原县水利、电力局局长、副县长李英杰;原山东夏津县人行行长杨根元;原正团级大连镇二十冶政工处处长赵保旭;原黔西南自治州副专员赵录考;原北京地质学院总支书记、西安地质学院副院长赵保珍;原地质工程、地质监理高级工程师李春田;原山西汾酒厂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赵迎录;原新河县副书记乔丙印;原北京朝阳区武装部部长乔丙印;邢台市工经联常务副会长赵喜贵;邢台市保险公司纪检书记赵朋申;原朱庄水库管理处副主任、邢台市供水公司经理赵锁桂。
任村还有自己的剧种——任村乱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我们村也和全国一样解放了,开始进行土地革命。这时,在上级党委号召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文艺运动。我们村响应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号召,于1947年开始学“竹马”,老师是于老寿、届老培、李老顺,青年男女扮成大头娃姓,翻跟头、跳舞蹈,庆祝解放,庆祝胜利。后来又学武士号擂鼓、敲锣热闹非凡,为鼓舞士气,为了发展文艺活动,又请来巨鹿赵庄葛老师、南哈口刘桂中老师等教乱弹戏,参加学戏的都是十五、六岁青少年。有张保英、张兰英、乔保屯、张记仲、李小元、赵小贵、赵张所、张小西、张小科、赵巧印、张二海、于久印、王保奎、朱仁张、张富申、赵小六等二十多人,学了三个月就开场演出了虽然时间不长,但学了七十多本戏,有《百露院》、《杨金花东印》、《杨文广征南》《投西川》、《李闯王吹北京》等。
网络配图,侵权则删 乱弹戏戏调高亢,调高韵长,很费嗓子。鼓、锣、笛、唢呐等乐器齐全,很受群众欢迎。每年过年或收麦后,搭戏台演出,庆祝解放,庆祝丰收。本村群众,外村村民都拥拥挤挤来看戏,非常热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外出演出到巨鹿何家寨、观寨、杨家辛庄、赵庄、南宫县、隆尧县城、尹村、小孟、固城等地去演出,名噪一时。 2019年9月14日,农历八月十六,笔者应隆尧县县医院赵建波副院长之邀,前往任村参加任村文化苑的落成庆典。到后方知该村历史之深厚,赵氏繁衍之兴旺。
该村文化苑始建于2016年2月,建设资金由赵氏家族发起,筹措资金29万余元,动用义工1200多个,家族及亲友捐献石狮、石碑11件,树木20余株,折合3824元,于2019年7月建成完工。文化苑占地1068.6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分前后二院,前院为村民健身活动中心,后院为赵氏祠堂及村民图书阅览室。
苑内外植树60余棵(株),苑内建设古牌坊一处,六角亭两座,纪念碑一块;有明院寺遗迹三件,古村落遗迹四件,卧石两块;配有健身器材八件,鼓、钗、服装等30余件,设有健身活动场所二处,占地8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有藏书1300余册,张挂宣传展板30余块。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祝愿任村以文化为契机,带领全村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