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城西学区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 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2023 年 11 月 1 日,城西学区历史协作体在绵阳二中金家林校区通过公开课实践,进行深入探 讨。针对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新进年轻教师赵芸老师和经验丰富的余小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公开课展示。 文物的镜头——透过历史之窗,探寻文明的记忆 赵老师在七年级十五班开设公开课是七年级上册第 15 课《两汉的 科技与文化》。赵老师以引导大家走近身边的文物的方式, 向大家介绍了绵阳市博物馆的馆藏,以此为引,开启本课教学。
课程分为四个子目,分别为“传承创新之智、济世救民之智、安民出世之智和秉笔录史之智 ”,古人之智,以文物史料为佐证,展示了绵阳市博物馆馆藏平武剪纸、人体经脉木雕模型、东汉摇钱树馆藏 等文物,分别讲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医学、宗教和史学。课堂环 节中穿插文献、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料,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在 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思考,得出答案。时势不仅仅造就了英雄,也造 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社会,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物质 基础和谐富足,精神基础积极引领下取得的。课程的结尾老师以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明的延续——传承“丝绸之路 ”,互通互鉴,美美与共 上午第三节课由余老师带领七年级三班全体同学走进七年级上册 第 14 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的学习。余老师紧贴实事,将古代“丝绸之路 ”与 新时代“一带一路 ”新发展的核心内涵有机结合,并通过视频呈现出 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丝绸之路 ”这段中华文明的传承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并借此发挥于本课的教学中。
点亮思维火花 照亮历史课堂 课程分为四个子目,分别为“文明之路的开凿-张骞通西域、文明 之路的贯通-丝绸之路、文明之路的维护-两汉辖西域和文明之路的传 承-“一带一路 ”,丰富的地图材料,以及以各类史料为教学佐证,展 示了余老师较高的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培养了学生 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教学活动设置得当,语言过渡流畅自然,引 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充分讨论,感受古今时代人物的深层魅力,教学 环节层层递进,第四个子目更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高度升华,让学生 深刻体悟中华文明“大道同行向未来,融通四海共致远 ”的独特内涵 ---包容性,以及新时代新青年为促进国家发展应具备的时代精神与历史使命。
交流互评 共享硕果 在研讨和交流环节中,赵芸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详细的 解说,以文物为线索,运用绵阳市本地文物,重点讲述了造纸术、 中 药和史记,运用融汇古今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与思考。
随后,历史协作体各位老师对本节公开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优点 如下: 串联新颖,联系实际;知识点流畅,过渡自然;古今衔接完美; 透过优秀传统文化引申出中华文化包容性,紧扣课标;与学生互动多,学生积极性高等。 当然,事无尽善,人无完人,赵老师作为新教师,展现出了丰厚的历史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水平,但也存在些许瑕疵。研讨中,在场老师们也对赵老师的缺点提出了建议。 在研讨和交流环节中,余小琴老师也对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了详 细的解说, 以历史时间为线索,运用古今结合的教学形式,重点讲述 了古今“丝绸之路 ”的发展,引导学生对中国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随后,历史教研组各位老师对本节公开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优点 如下:从“一带一路 ”引入到“丝绸之路 ”紧跟时事;地图史料展示 体现了较高的历史素养;时空观念鲜明;大量史料体现了史料实证的 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怎么做 ”很好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这一核心 素养;教学准备充分;课堂把控,过渡自然良好等等。在此次研讨中,在场老师们对余老师本次教学予以充分肯定。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城西学区历史协 作体积极地听课评课,学习经验,分享收获,老师们受益匪浅。前路 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历史教学好比是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