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生活 > 陕西定边:以干促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政能量”

陕西定边:以干促效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政能量”

时间:2023-10-18 10:03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西端的定边县,素有“三秦要塞”之称。今年以来,定边县牢固树立全县上下“一盘棋”思想,以陕西省开展的“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上出实招,为实现定边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西端的定边县,素有“三秦要塞”之称。今年以来,定边县牢固树立全县上下“一盘棋”思想,以陕西省开展的“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上出实招,为实现定边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便民利企  打造政务服务“强磁场”

  今年,为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解决群众“办小事,跑远腿”的难题,定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对高频事项办事指南、材料清单进行细化梳理,委托乡镇(街道办)办理,实现了群众办事“就近办、快捷办”,畅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我们还进一步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着力解决不动产转移登记后涉及的水、电、气过户不同步,群众需要多次跑、多窗跑等问题,确保三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联动过户,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定边县行政审批局局长康文军表示。

  按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业务类别,定边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社会事务、乡村建设等若干前台综合业务受理窗口,专职负责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咨询和发件工作。行政审批服务局各股室作为审批后台,专职承担事项审核、审批职责,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批工作,并将审批件送至前台综合窗口统一登记出件或进行“免费邮寄”送达。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定边县政务大厅各窗口共受理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事项168077件(其中行政审批局办理12527件),已办结16807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定边县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一角。(当地供图)

  “在网办员的指导下,自己全程在手机上操作,全程电子化,不用打印材料,手机终端就可以签字,实在是太方便了。”定边县龙威商贸有限公司的郭女士在办理股权变更后表示。

  由定边县推行的营业执照“自助办”,企业群众可以通过采购营业执照自助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快速进行名称查重、名称申报、企业新设、个体户开办及营业执照打印等各类业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深度和广度,让企业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营商环境建设带来的实惠便捷。截至目前,定边县推行营业执照“自助办”办理2000余次,打印营业执照3500余份。

  今年以来,定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还推动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在为企为民排忧解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1月至9月,定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受理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17493件,直接答复9904件,转办7589件。

  跨界融合  消弭农业发展掣肘

  作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定边旱作耕地占全县耕地的70%以上,但年降雨量仅325毫米,属资源性严重缺水县。如何破解定边“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瓶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突出重围,成为定边农业发展的关键之钥。

  2023年,定边县着手实施新型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推广项目。其中,红柳沟村作为榆林市级核心示范区,主要通过深松整地、轮作倒茬、选用抗旱品种等技术,使示范区实现亩节约用肥达23.6%,亩均增产25%以上,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盛夏时节,红柳沟镇李窑村一处300亩玉米地里,一架搭载着20公斤叶面肥液的植保无人机,正在操作员的遥控下实施喷洒作业。这样的场景在之前的李窑村从未出现。多年来,受山形地势制约,李窑村耕地零散,降水不足,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种植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直到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长庆油田采油五厂的帮助下,李窑村解决了灌溉用水的问题,才有了现在的景象。

  水的问题解决了之后,零散的土地依旧不适合发展集中连片的种植业,整合土地成了发展规模化种植必须做的“功课”。今年3月,李窑村果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亩200元的价格进行土地流转,共流转土地300余亩,同时积极鼓励村民进行“二次入股”,年底进行分红。

  “下一步,我们会扩大土地的流转面积,改进作物品种,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对于之后的发展定边县红柳沟镇党委副书记魏于章信心满满地说道。

  秋季是荞麦花开的季节,站在定边的山头放眼远望,各色花田相互交织,铺满山峁田间,在梁塬沟涧之上争奇斗艳。

  8月12日,“清爽榆林”中国·定边第六届红花荞麦文化旅游节暨农民丰收节在白湾子镇张山村开幕。作为定边县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农文旅产业IP,红花荞麦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展示定边形象、提升文旅品牌的重要舞台,更是赋能现代农业,建设绿色地面的重要载体。

定边县荞麦花海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当地供图)

  定边县素有“荞麦之乡”的美誉,是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之一。近年来,定边县因地制宜,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集中连片打造万亩荞麦花海,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通过积极探索发展“荞麦种植+文旅观光+农产品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定边县成功拓展了乡村文化旅游空间,不断延伸荞麦产业链条,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项目引领  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初秋时分,走进位于定边县产业园区的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一个个百米级的风电叶片正被一辆辆货车有序运出。据了解,中材叶片风电叶片制造基地目前已经接到订单350套,产品覆盖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周边五百公里的风场。

  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产销两旺的景象,只是定边县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定边县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1月至9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24.960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30亿元的96.12%。

  与此同时,定边县还积极开展项目审批提速行动,持续开展县级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双包一解”活动,常态化开展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全面推行“联审联批”“容缺审批”“承诺审批”“多评合一”,率先启用红蓝审批专用章,在线平台审核备案事项办结率由75.71%大幅提升至96.91%。AB岗、红蓝章、全流程代办等高效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为更多重点项目的落地“筑巢引凤”。

  时值中秋,苏陕协作项目定边盐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迎来了成熟季,6万斤南美白对虾“跃”上本地餐桌,这成为定边县近年引进项目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远离大海的黄土高原地区吃“活鲜”,一切来得并不容易。

定边盐湖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工人正起网收虾。(当地供图)

  为了给南美白对虾在盐湖“安家”,定边县组织专业人员多次赴江苏调研,最终,在项目实施主体陕西津润欣源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反复试验下,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重来,南美白对虾得以在定边盐湖“茁壮成长”。2023年,定边盐湖两家水产养殖公司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可达80万斤—100万斤,产值可达4000万—5000万,不仅填补了周边海虾养殖市场的空白,也为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打开了新“蓝海”。

  以“三个年”活动为指引,定边县正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姿态,为建设富裕、绿色、文明、幸福、魅力的大美定边积蓄力量。面向未来,定边县委书记姬世平表示,将进一步聚焦关键环节和目标任务,狠抓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罗浩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