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将场所独有的记忆进行保护与传承成为了当下建筑设计讨论的重点。在所处地区的发展建设中,将场地所保有的独特记忆进行提炼与继承,不仅可以将当地独特的文化风貌进行有效的传播促进文化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区域的文化凝聚力和情感价值。关注场所记忆的保护并将这种独特的记忆融入建筑设计中,能够为新的创作带来独特的空间及美学品质,为设计带来新的思路与灵感,也有助于增强个体的文化认同感。 对于场所记忆的保护与传承是建筑师贾可多年的实践中一个持续探讨的话题。带着这样的思考,他的作品屡获殊荣,在2018年贾可作为主创与团队参与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首届百美村宿|中国公益·乡村设计大赛,并最终荣获“百美之星”称号。场地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廖家桥镇的一个苗族村落拉毫村。不同于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该项目定位为创客中心,旨在吸引年轻人重返乡村,投身乡村文化复兴和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采用了轻薄的云状混凝土壳,来替代原有的屋面,使新的屋面成为自然的取景器。同时新加入的结构也使得场地原有的石砌墙面得以更好的保留。通过从屋面半圆形窗投射的自然光来为室内提供照明以满足新引入的功能需求,可以实现原有石墙最大程度的减少开洞与破坏。这个“云朵”般的设计为创客和村民提供了宽敞灵动的创作空间,这来源于方案的一个关键特色——洄游空间,通过将室内空间设计成“回”字形,将平面丰富的功能体块整合到流畅的动线上。整个设计力图用新旧元素的结合强化场地中原有的记忆,同时满足新功能赋予一栋老房子带来的挑战。
拉毫村创客中心方案效果图,图片来源:贾可 同年贾可作为主创与团队荣获兴隆湖书店建筑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竞赛选址于成都,吸引了来自国内外486位建筑师和设计师参赛,其中包括来自纽约、伦敦、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地的参赛者。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传统而闻名,其中竹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厚的竹文化在成都的方方面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从传统工艺到生活方式,竹制品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从竹编家具到篮子、扇子等,传统竹编技艺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园林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竹文化的影响同样显著,竹子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赋予了成都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貌。方案概念便诞生于同样与竹子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书写媒介——竹简。竹简是极具东方特色的书写材料,方案试图从竹简自身的造型美学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空间试验,企图创造出一种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同时耳目一新的设计语言。书店的各个功能一字排开,像展开的竹简一样围合出一个弧形院落,试图营造出都市中少见的安静而富有禅意的品质空间,同时也彰显了传统文化记忆烘托出的独特氛围。
兴隆湖书店方案效果图,图片来源:贾可 随着设计实践经验的不断增加贾可作为国际知名的OPEN建筑事务所的一员,以项目建筑师的身份参与了苏州山峰双语学校文体中心的设计。苏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精湛的景观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名,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山峰书院便是一个从精神上致敬苏州园林的项目,在唤起传统记忆的同时,直面当代城市和教育的实际问题,在有限的场地内,尝试以丰富的空间高效地容纳多样的活动,并将四季更迭、自然变化带入空间的日常里。学校的设计也受到了传统山水画的启发,尤其是在山水中交织叠加的、在留白里蕴含的无限的时间与空间。建筑立面由小木模板的白色混凝土浇筑,唤起对苏州园林里白墙的记忆。项目一经发表,迅速获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吸引来了国内外媒体包括《有方》、《ArchDaily》、意大利杂志《THE PLAN》和《DOMUS》等媒体刊物的发表。 从贾可的建筑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到建筑并非仅仅是一个形式物体,它有充分的力量对场所具备的文化背景进行转译与传达,从而形成一个对场所记忆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载体。对于场所记忆的关注不仅在创作上推进了设计的边界,更大程度上为区域文化的推广传播提供了更生动的渠道。纵观这些项目它们大多处于地域性鲜明的场地之中,通过在地的调研剖析,对于场所留存的记忆与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和回应,同时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及建造方式,最终凝汇成了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思考的建造并积极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