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高血压多少是正常范围?原研络活喜稳长效双达标,血压管理更高效

高血压多少是正常范围?原研络活喜稳长效双达标,血压管理更高效

时间:2024-07-03 16:47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高钠饮食、体重超标、运动不足、过量饮酒、吸烟,或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都会让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提高。研究表明,约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1]]。由此可见,高血压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受许多可改变的行为因素影响。更可怕的是,早期高血压的症状多呈“隐匿性”[[2]],超一半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血压在不知不觉间就升高了[[3]]。因此,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很重要。那么,高血压多少是正常范围呢?

  高血压多少是正常范围?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正常范围是90-140mmHg之间,舒张压的正常范围是60-90mmHg之间。高血压的标准值为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高血压的病情也是有轻重之分的,一般临床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

  1、轻度高血压

  是指高压在140~159mmHg,低压在90~99mmHg的情况。这一时期的高血压被称为高血压一级。

  2、中度高血压

  指的是高压在160~179mmHg,低压在100~109mmHg的情况,这一时期的高血压为二级高血压。

  3、重度高血压

  重度高血压是指高压大于180mmHg,低压大于110mmHg的情况,这一时期的高血压为三级高血压,也是高血压的最高等级。

  高血压多少是正常范围?选择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压管理更平稳、长效持久

  一般来说,应对高血压,所有患者首先都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解决“生活方式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类慢性病的首要对策。并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

  而对于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患者,应采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这对“黄金CP”双管齐下,才是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正解。

  目前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被广泛地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4]]。它凭借平稳达标、长期达标,助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更高效。

  相较其他降压药,络活喜的第一大优势就是“平稳”。一方面它起效平缓,不容易引起头疼、头晕、心率过快等不良反应[[5]]。另一方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6]]。络活喜有效改善动脉弹性,减少血压波动,能够保持收缩压的日常稳定,从而为靶器官“减负”。实验结果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24小时血压的平稳控制上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7]]。坚持使用可让血压长期稳定地在安全范围内波动,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其次,对于不良习惯人群来说,年轻人受制于服药频次,常常觉得麻烦,擅自停药、不规律服药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中老年人因为年纪大也容易忘记服药,因此,这些制约了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这也是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低的重要原因。络活喜第二大优势就是“长效”。作为第三代长效降压药,它的血药浓度可维持长达30-50h。1天1片便可实现血压超过24小时的安全保护,患者服用方便不易忘记,即便偶尔漏服,对血压的影响也相对较小[[8]]。

  高血压多少是正常范围?对于习惯不良的人群来说,更应多关注自身的血压数值,如果已经属于高血压,则应尽快采取药物+生活干预的方式,实现全面化的血压管理。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凭借平稳降压控压、长效持久的降压优势,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等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让血压管理更给力。因此,在危重病人、老年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降脂治疗上,不少专家也建议优先使用原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参考文献:

  [[1]] 任子磊.论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12):2.

  [[2]] 高血压病治未病干预指南编写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血压病治未病干预指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8):1063-1075.

  [[3]] 邱海锋.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就不用治疗?[Z].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3(3):84-84.

  [[4]] 胡大一,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230-8

  [[5]] 魏婧宇.过度降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J].  2021.

  [[6]] 许毓申。从平稳性和安全性看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优化选择[J]。中国社区医师,2010,26(23):7.

  [[7]] Wang JG, et al. J Am Soc Hypertens. 2014;8(5):340-349.

  [[8]] 魏婧宇.过度降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