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乡村振兴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吹响,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悄然出现:许多原本缺乏显著特色、经济滞后的村庄,凭借艺术乡建这把神奇钥匙,开启了通往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从贫瘠匮乏到精神富足的华丽转身。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的热血学子,怀揣着对乡村发展的关切与热忱,在学院党总支党员教师孙玉洁、贺培培、刘恒的指导下,毅然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索征程。两年时光,调研团队足迹踏遍山东省 16 座城市的 46 个艺术村落,深入田间地头,与泥土为伴,和村民为友,只为挖掘艺术乡建背后隐藏的内在肌理与发展路径,寻觅那条能让乡村可持续发展、人人共享成果的低成本文化振兴之路。 回溯艺术乡建的起源,是一群心怀家国、有担当的艺术家,响应“乡村振兴”的伟大号召,在“文化自信”的精神滋养下,带着对乡村的深情厚谊,背上行囊走进乡村。他们以手中的画笔、独特的创意为先导,逐步拓展至重塑乡村生态、凝聚社群力量、激活经济引擎,全方位改写乡村发展轨迹。 这支来自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调研团队,成员们皆来自乡村,对故土的眷恋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他们穿梭于沿海的繁华、内陆的质朴、山地的雄浑、平原的辽阔,在齐风鲁韵、海洋风情交织的文化脉络中,运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技巧,梳理出山东艺术乡建的四大模式,剖析实践中的得与失。 团队还扎根潍坊市诸城蔡家沟村一个月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这个有着 8 年艺术乡建沉淀的村庄,堪称山东典范,引得浙江同行慕名而来。调研团队与当地各方深入交流、发放问卷,揭示了其“政府主导、艺术家驻村、村民主体”三方协同模式的运行原理,并以此凝练出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肌理与发展路径。如今,这一成果获多方认可。 艺术乡建,正重塑乡村魅力,让田园诗意重生。愿更多艺术家、青年才俊投身乡村,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管理工程学院 金棋昊 李晓旭 刘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