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教育 > 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坚守十二年,为贵州山区五千名儿童照亮希望之路

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坚守十二年,为贵州山区五千名儿童照亮希望之路

时间:2024-08-12 11:08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我们是播撒种子的人,希望可以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让他们去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大的世界”。有这样一群执着的大学生,他们连续十二年去往贵州偏远山区,为近5000名儿童播撒希望的种子,他们的名字叫“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他们以青春之担当和青年之责任,照亮了孩子们的希望之路。

  2024年暑假,共青团中央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项目——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再次踏上征程。今年,受民革山东省委会和民革中央企联会山东省分会邀请,由36名成员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2日踏上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和新房乡的火车,开启了第12年的支教活动。团队经过4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左鸠戛乡,经过简单的休整后,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支教工作中。

  在积累多年支教经验的基础上,今年种子支教团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团队结合儿童的学龄特点,设计了涵盖科学、历史、地理的全新课程体系。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团队引入了航空、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知识课程,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要好好学习,像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考上大学。”新房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迅绮说。 除了传授知识,种子支教团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团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堂和课外生活。左鸠戛乡中心小学的老师表示:“志愿者们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视角,激发了学生们的潜能,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团队深知红色资源对于培养孩子们爱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抗美援朝英雄刘兴文的事迹。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寓教于乐、意义深远的红色品牌课程。在刘兴文英雄广场上,支教成员们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和现场教学,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英雄的无畏与牺牲,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此外,支教团队还创新性地在课堂上引入了《英雄刘兴文》歌曲,通过音乐的力量,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红色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

  为全面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和学生家庭状况,使支教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成员们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调研。他们详细记录了学生们的家庭学习环境、生活条件以及面临的困惑。这些宝贵的信息为支教活动的有针对性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家访,志愿者们不仅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也与家长们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学生家长感激地说:“支教团的老师们非常有耐心,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充实的暑假,非常感谢他们!”

  今年,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陶相宁与纳雍县统战部部长李劲全等一行来到左鸠戛乡中心小学,看望种子支教团成员,并高度评价了他们的工作。陶相宁部长在慰问中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支教工作对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他勉励成员们要抱着奉献的心,把支教当成一种历练,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种子支教团的第十二期支教之旅虽然告一段落,但他们的青春热情和奉献精神将永远在路上。未来,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将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继续铸就青春的梦想,展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让更多希望的种子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撰稿:姜忠泰、何志鹏;审核: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