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教育 >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展“赓续文脉谱华章”非遗探索寒假实践活动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展“赓续文脉谱华章”非遗探索寒假实践活动

时间:2024-02-22 10:38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为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通过线下活动,更加关注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更好的推广和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2024年2月16日—2月18日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音舞潍来实践队走进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开展实践活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多彩木版年画,传承非遗荣耀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取材于世俗社会生活,它能够记载历史,传递文字图案,因此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寒假社会实践小组成员走进木版年画艺术馆,在相关人员的讲解和指导下共同完成了一幅关于“龙年”的年画作品。在体验木版年画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们了解到年画墨汁使用的讲究,宣纸的使用及其速干的特点以及整个过程需要耐心与细心,感受到了木版年画的魅力。这项集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纸鸢迎风起舞 筝风薪火赓续

  风筝,又称纸鸢,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而实践队这次走进的曾经是潍坊杨家埠风筝厂,建于1986年,曾经是国内最大的风筝厂。现在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原杨家埠明清古村址的基础上兴建,将杨家埠年画和潍坊风筝这两样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社会实践小组成员走进风筝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承载着不同历史意义的风筝;不仅有传统中国风筝,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风筝展览,丰富多彩,让人印象深刻。实践中通过影像、图片与文字介绍以及向非遗传承人了解风筝工艺的制作流程与历史,全面的展示了风筝从古至今的发展与进步。非遗纸鸢的传承与发展不单单是文化的延续,也是跨越千年的美好祈愿,追寻干年文脉的足迹,讲述薪火相传的故事,感知国潮风起的澎湃,让非遗风筝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闪耀全世界。

  弘扬非遗文化,共筑文化强国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考察、访谈传承人以及参与传承活动三个实践方式。深入了解木版年画和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传承人才匮乏,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在实践中,实践队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这些技艺和表演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针对当前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音舞潍来实践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加大对传承人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推广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创新传承方式。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关注和参与的事情。所以应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而做出努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