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教育 > 彝心彝意永团结,积分管理助振兴

彝心彝意永团结,积分管理助振兴

时间:2023-08-14 16:35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下旬,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青鲤“石榴籽心连心”实践团队在理学院团委书记刘奕老师的领导下,前往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茗新村进行实践调研,围绕关爱农村未成年儿童,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大团结以及助力乡村振兴四个方面展开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的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梦迪 摄

  了解生活现状,手牵手心连心

  7月23日,团队组织联系到四川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茗新村,对村庄张书记和“童伴妈妈”杨依韩进行访谈。经杨依韩介绍,茗新村是乐山峨边唯二的纯彝村庄,彝族儿童占比为100%,而留守儿童占比约三分之一,整个村庄只有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部分彝族儿童需要下山前往峨边镇上学,且因路途遥远只能寄宿读书。团队成员马梦迪提到:“我是回族,第一次深入了解彝族儿童生活现状,华夏五十六个民族,要手牵手心连心。”

图为采访“童伴妈妈”杨依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佑森 摄

  传民族乐器,连民族文化

  7月25日,团队与茗新村达成了实践协议,在当地村支干部的带领下前往杨河乡小学,面向未成年儿童实地进行主题为“彝族本地乐器:月琴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经过分析问卷结果表明:彝族儿童对于月琴学习经历为0,甚至极少人听过月琴演奏。根据调查结果,团队联合彝族本地人进行了彝族特色乐器月琴音乐文化宣传,并基于团队成员民间快板传统艺术特长,对小学儿童开展知识教授和儿童快板教学。让未成人儿童现场体验月琴和快板,以音乐形式传递民族大团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当地儿童共同制作了《石榴籽,心连心》彝族民歌,提高了未成年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7月26日,团队成员再次深入杨河乡中心小学和周边村庄,融合民族特色文化与传统说唱艺术开展宣讲活动,对当地农村未成年进行主题为《月琴与快板,彝族与汉民》的传统文化宣讲,主要讲述两种音乐文化的差异与结合。宣讲结束后,实践团队编排快板节目《礼仪心中记》,古涵,识日等12名彝族儿童出演,并且在周围村庄面向农村未成年儿童进行路演。参演儿童一龙说到:“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快板,经过这次学习和表演,我了解到快板这个艺术形式,从中不仅可以学习礼仪知识,还体会到了语言韵律的美!”

图为志愿者教彝族儿童使用快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梦迪 摄

  探访儿童家庭,了解教育现状

  7月27日,实践团队分成三个小分队分别前往未成年彝族儿童家里进行采访。了解茗新村儿童生活现状、受教育状况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村域彝族家庭有众多兄弟姊妹,家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只有极少数学习了解汉语,只具有本地彝族语言沟通的能力,对儿童教育重视程度不高,仅仅停留到入学的层面。

  团队队长杨娜感慨:“茗新村纯彝这一特点,有利于村庄团结,但是使得村落教育落后,中国传统文化渗入较少,急需改善新一代儿童教育理念。”于是团队根据这个问题与指导老师公圆圆老师进行讨论交流,针对茗新村现状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充分发挥纯彝特色,面向儿童开展民族文化学习课程,定期组织文化教育活动课程,提升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团队将建议及时反馈给村庄书记和童伴妈妈,积极与其进行联络深入探索解决方案。

  创意积分办法,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在深入走访村庄的过程中,发现茗新村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管理办法:村庄积分管理办法。村支部在环境卫生,教育普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制定积分细则,鼓励全村彝族同胞自发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获取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奖励,村庄设有五个积分超市,定期兑换积分。张书记说:“这是根据村落的特点现状特别提出的管理办法,真正使得每家每户不用监督,都可以自发保证村落卫生以及安全。”“第一次了解到这样的有特色的村庄,每家每户都干净整洁,党群服务中心设有专门的读书角,为不少儿童提供了读书交流的场地。”团队成员陈长浩说道。

  在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茗新村农村未成年人的生活现状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关爱儿童,助力民族大团结,认真宣传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下一步,团队将持续关注当地农村未成年人的成长,利用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助力当地农村未成年人成长成才。“我们会一直在路上,在关爱儿童,在民族团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数学211班杨娜说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