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传统工艺的简单移植,它需要有创新的思维,更需要有坚毅的品质。”近日,笔者来到山东能源西北矿业亭南煤业TBM掘进工区党员活动室,见到了一位精干内敛的青年正为见习大学生讲解TBM盾构机操作技术要点,眼神专注且坚定。他就是亭南煤业TBM掘进工区区长肖勇。 “生产一线是最好的学习地方,能看到问题,能找到办法。”这一点,不管是在重点工作推进上,还是在技术工艺创新上,他都一直坚持。入职6年,他用青春和热血,书写自己的奋斗故事,先后发布了多篇技术研究应用并得奖,荣获“西北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西北矿业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近日,肖勇还荣获“西北矿业公司科技创新青年人才”称号。 “闲不住”的盾构机司机 2018年7月,刚从大学毕业的肖勇来到了亭南煤业公司实习就职。同年10月,该公司引进了EQH-2800型盾构机,新设备的学习使用十分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操作者显得至关重要,在区队的推荐下,肖勇成了一名盾构机司机,对就读专业为采矿工程的他来说,这个岗位可谓是“门当户对”。 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书本上理论和现场实际应用还是有不小差距,要想快速适应现场,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为此,他定下目标,坚持去盾构机作业现场观摩,多向厂家师傅及有经验的老工人讨教学习,以此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 就这样,他成了一个“闲不住”的盾构机司机,人们时常看见他拿着本子紧紧跟在厂家师傅的后面边看边记边学的身影,若说一时找不见他,那就去盾构机作业现场瞧瞧,准能找见。一个月下来,他对盾构机的操作流程、控制方法以及简单的维修维护等一系列掘进工艺流程已烂熟于心。凭着那一股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劲儿,很快他便能在掘进面上独当一面了。 “鬼点子多”的技术员 “肖勇虽然年轻,但他能吃苦、不抱怨、勤钻研、善思考。在他身上,看到了95后的责任与担当。”谈及肖勇,亭南煤业公司副总经理谢方鹏这样说。 由于学习进步得很快,肖勇很快就成了区队的中坚力量-技术员。 肖勇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日常工作中他总是有很多“鬼点子”。在生产现场,他发现顶板破碎、下山施工等问题都会对盾构机滚刀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且平均160米就要更换1次滚刀。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将原边刀加设耐磨球改造为球式滚刀,这样一来,更换滚刀频率由原来的160米更换1次延长到260米更换1次,有效提高了掘进效率。 “目前1号、2号运输螺旋转速不匹配,导致积矸严重,如果能提高2号运输螺旋的转速,积矸问题可能就解决了。”在一次区队班前会上,肖勇提出自己的想法。 据了解,运输螺旋是盾构机的重要零件,机器运行时由两个运输螺旋同时工作排出矸石,但由于2号运输螺旋转速慢,导致积矸严重,进而造成螺旋堵塞,严重时可能导致螺旋断裂,需要不定期停机清理螺旋才可解决,因此工作效率低下。如果能有效解决积矸问题,工作效率会有显著的提升。经过研究讨论,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区队支持,通过积极与厂家沟通协调,加工制作了专用电磁阀,并增设2号运输螺旋提速模块。这样一来,转速由原来的每分钟20转提升至每分钟28转,1号、2号运输转速一致,积矸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工作效率也随之提升。 “敢啃硬骨头”的技术专家 由于工作以来表现优秀、成绩亮眼,2023年3月,肖勇被提拔为亭南煤业公司综掘二区主管技术员;8月,调任为该公司TBM掘进工区(原综掘二区)主管工程师。同年9月,为进一步提高掘进效能,亭南煤业公司调研引进了首台大直径TBM盾构机。若说当时该公司谁最有可能降服这尊“钢铁猛兽”,他当仁不让。 但大家都清楚,这是块“硬骨头”,啃下了是“英雄”,若啃不下,公司可能会遭受不小的损失。身为当事人的他却没那么多想法,只是扎进现场一心钻研,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当盾构机司机的那些日子。周边人都说他变了却又没变,变的是岗位和职称,不变的是他骨子里的那股冲劲与韧劲。 得益于他盾构机司机的经历以及兄弟单位使用TBM盾构机的先进经验,TBM掘进很快就小有成色。他却并不满足,“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怀揣着这样念头,他继续扎根一线、埋头钻研。针对复杂的四盘区地质结构,他带领区队管理人员研究制定地质预测剖面报告,为精准施工提供了“路线图”。面对泥岩层位掘进糊刀盘的问题,他创新举措,通过增加内侧高压水管和隔水板,实现了边掘边排…… 2024年3月,该公司TBM掘进工区(原综掘二区)创出了断面巷道月进尺482米新纪录;7月,TBM盾构机仅用52天完成二次转场,创造新纪录;9月,TBM掘进月进尺达505米,再破纪录。 6年时间,肖勇已从当年青涩的学生成长为干练的区长,问起他对自己数年来工作经历的总结,他只说:“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但在笔者看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亦是对他数年来成长经历最生动的形容。(秦炬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