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 > 山科学子深入潍坊,解密非遗富民密码

山科学子深入潍坊,解密非遗富民密码

时间:2025-02-10 10:19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为探寻非遗技艺传承路径,1月22日至23日,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追风筝影,传非遗光”青葵志愿服务队走进潍坊市寒亭区,团队成员有支果梁、刘颖宇、王俊杰、高久苗、毕嘉仪、宋令辉。他们以国家级非遗潍坊风筝为脉络,深入佳艺民俗馆、郭洪利风筝铺、国际风筝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及西杨家埠村史馆四站开展调研实践,挖掘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共生密码。

  第一站:佳艺民俗馆——触摸纸鸢千年文脉

  实践团队首站走进佳艺民俗馆,映入眼帘的是风筝文化主展区,伴随着风筝技艺传承人杨老师的精细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精美非遗风筝背后得益于烤弯竹段、绑扎骨架、糊制蒙面、绘制图案等精细步骤协同助力。

  第二站:郭洪利风筝铺——对话匠人指尖匠心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洪利的风筝作坊内,团队成员详细了解到潍坊风筝的深层定义、融合发展以及国际价值。期间,郭洪利老师还着重提到“风筝是载体,利用潍坊风筝的技艺融合多元文化是关键!”强调只有把古老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吸引年轻人关注,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与活力。

  第三站:国际风筝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架起文化出海桥梁

  在国际风筝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实践团队调研非遗文化全球传播实践,参观生产车间与主题展厅,见证风筝从传统艺术向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互动环节,团队成员体验DIY风筝制作,感受工艺魅力,激发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

  第四站:西杨家埠村史馆——寻根乡土振兴之路

  实践收官站选在西杨家埠村史馆,这里以“一村一史一非遗”为主线,通过老照片、传统工具、村民口述史等展陈,再现风筝技艺如何从家庭作坊发展为支柱产业。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潍坊风筝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信未来潍坊风筝将依托高校资源搭建跨境电商培训平台、国际非遗研学路线,让千年纸鸢载着文化自信与产业梦想,飞向世界舞台。

  通讯员:支果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