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 > 省地矿局物化探院:铸造海洋物探尖兵

省地矿局物化探院:铸造海洋物探尖兵

时间:2025-01-13 17:46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助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在山东莱州湾东部海域,寒冬季节的到来并未阻挡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滨海金矿陆海一体重磁电探测项目的稳步推进。该项目作为我院首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通过运用海底重力、海磁/航磁、三维激电测深等综合物探手段,精确探测地球物理场中的微弱异常信号,推断海底地质构造特征,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关键的重磁电控矿构造识别技术支持和三维建模基础数据支撑。

  目前项目海洋磁测、养殖区航磁等关键环节已顺利完成,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技术团队将运用重磁边界识别、欧拉定位反演、重磁联合反演等技术手段,开展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通过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发挥陆海空联合探测的优势,克服了滨海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多变等诸多挑战,争取在莱州海域这片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区域,取得突破性找矿进展。

海空重磁探测示意图(引至论文修改)

  海底重力:探寻海底深处的控矿构造奥秘

  在莱州湾东部海域,海洋物探工作船正以坚定的姿态破浪前行,成为该项目的前沿阵地。海底重力仪宛若“潜航者”,不断深入海底,凭借其极其灵敏的传感器,精确捕捉海底地质体重力异常“信号”。技术人员们秉承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精神,在复杂的海洋条件下,战胜海浪颠簸、海流干扰、作业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取得了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地质数据,为揭示地下控矿构造特征提供了关键线索。

海底重力测量工作

  海空磁测:追踪磁场中的找矿信号

  在莱州湾东部海域金矿探测的征程中,海洋磁法测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探测船在碧波中稳步前行,船尾搭载的先进磁力仪宛如敏锐的磁场猎手,持续不断地扫描着周边磁场环境。尽管磁场受到诸如海底沉船残骸、电缆、投石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但技术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测量路线、采用先进的数据校正技术以及对磁力仪的精细调校,从纷繁复杂的磁场数据中筛选出与控矿构造紧密相关的有效信息。

  针对工作区海域大面积养殖区的覆盖情况,技术团队采取了无人机航磁测量的方式。无人机搭载着高灵敏度的航磁探测系统,按照预先规划的精确航线在蓝天与碧海之间穿梭飞行,持续收集海量的磁场数据,实现海空互补,同时与海底重力共同构建起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构造探测体系,实现了研究区陆海连片高精度重磁数据全覆盖,为总项目提供建模数据支撑。

海磁工作

海磁工作

航磁工作

航磁工作

  重磁联合:多维度解析地质构造

  在莱州湾东部海域开展的海洋重磁探测工作中,重磁并非孤立,二者的联合应用成为解读地质构造的核心策略。通过将海底重力所获取的关于地层密度分布和地质体质量差异的信息,与磁场特征信息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起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海底地质模型。重磁异常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精确推断可能孕育金矿的地质构造位置、岩体的边界等,还能对这些构造的形态、规模以及埋深进行估算。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方式,减少了勘探的盲目性,为滨海金矿资源勘查开辟了更为高效、科学的路径。

  下一步,省物化探院将发挥重磁电等物探技术在“海洋地质”中的特色优势,持续做好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助力实现山东近海海域高精度重力资料全覆盖,为近海资源勘查、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等重要领域的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同时深入开展海洋地质探测技术创新,聚焦研发海-陆-空一体重磁电控矿构造识别技术,拓展海洋地质工作服务新领域,在助力滨海矿产资源勘查、服务海洋强省建设增速提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资源要素服务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通讯员 吴治国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