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作为中国进口酒类市场主打品类的白兰地、葡萄酒仍然处于疲软态势:进口白兰地量额双双跌破20%的“警戒线”,而进口葡萄酒尽管因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回归略有增长,但法国、智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其他主要葡萄酒来源地仍在下跌。 此外,数据显示,今年1-10月进口烈酒总量跌至8681万升,较去年同期下降14.48%;进口总额则是较大幅缩水至106.1亿元,同比下降25.44%。 这也意味着,一场关于进口酒市场的变局正在悄然酝酿。新的变局下,会是谁的机会?
进口葡萄酒、白兰地 “跌跌不休” 今年10月初,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各品牌保证金比率为30.6%-39.0%,反倾销措施出台后,品牌压力倍增。 在此背景下,进口额占比达98.66%的法国白兰地带动白兰地整体进口呈现近乎腰斩式的下滑。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整个10月,白兰地进口量降至336.8万升,同比减少12.8%;进口额的跌幅更为惊人,同比骤降40.2%。
事实上,进口白兰地的下滑由来已久。自去年起,欧洲白兰地在中国市场就已开始遇冷,库存积压、需求下滑。 作为进口酒另一大重要品类的葡萄酒也不容乐观。2023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约为2.43亿升,进口额约为10.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86亿元),进口量、额同比分别下滑25.67%、19.41%。 而将时间维度拉长来看,进口葡萄酒更是经历了近十年的“跌跌不休”,无论进口量还是进口金额,均连年持续下滑,进口额从2017年的189亿元,跌至2023年的72.7亿元,6年时间,跌幅达61.5%。 核心原因在于 本土化进程受限 分析原因来看,进口白兰地和进口葡萄酒的下滑,有其个性,也有共性。 从白兰地来看,相比威士忌,白兰地在产品多样性上略显单一,其虽有多种分类,但主要以葡萄白兰地为主,其他水果白兰地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小,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方面。 从国产白兰地来看,其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国白兰地中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知名品牌占据,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国内本土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而葡萄酒的问题一方面不仅在于市场需求的萎缩,更重要的是则是消费场景的局限。葡萄酒在中国的消费者培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高端、洋气的品牌形象。这种形象吸引了部分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但也限制了葡萄酒在更广泛消费群体中的普及。
与此同时,葡萄酒行业还存在无序和混乱的问题。消费者很难通过价格判断葡萄酒的品质,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的标准,这让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信任度降低。 在个性之外,进口白兰地与葡萄酒的下滑也同样有共性所在。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叠加,进口酒供应链受到冲击,对上述两个品类的下滑带来了直观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更为核心的原因则在于本土化进程缓慢。“舶来”酒类的发展壮大,本土化是必经之路,只有适合国人消费习惯、口感,而不是一味照搬其在西方的发展路径,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从这一维度而言,日本威士忌的百年进程正是本土化的最好写照。但从葡萄酒与白兰地在中国的发展而言,尽管进入中国较早,但本土化至今尚未有起色,这也成为这两大品类在中国发展遭遇瓶颈的根源。 国产威士忌势起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威士忌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我国威士忌酒的市场规模约55亿元,同比增长10%,从2013年的12.88亿到2023年的55亿,10年间我国威士忌市场规模增长3.3倍。同时,中国威士忌总产量达到5万千升,同比增长127%,首次超过进口量。2024年,中国境内威士忌项目已从2023年的24家增至2024年的45家,近乎翻倍。 在上述45家企业中,吉斯波尔早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并于2013年开始批量蒸馏,是其中较早入局国产威士忌的领跑选手。截止2023年,吉斯波尔的威士忌产能达到2500吨,2024年产能达到近3000吨,排进全国威士忌生产企业前十。
而在布局之初,吉斯波尔就找准了“做适合中国人口感的威士忌”的准确定位,植根于山东半岛核心产区,北纬37度系世界共认的黄金酿酒带,昆嵛山威士忌核心产区拥有“山、海、岛、泉、河”五种珍贵自然资源,成为酿造优质威士忌无可复制的天选之地,山脉的屏障、海风的吹拂、岛屿的独立、泉水的纯净以及河流的滋养构筑了理想的威士忌黄金酿酒产区。
在酿造上,吉斯波尔于行业内率先提出了“55432”的企业标准,即5种香型、5种桶型、4年最低陈酿、3重蒸馏及双酵母发酵。其中,5种香型包括以东方檀香、东方茶香、东方咖啡香、东方果香、东方泥煤香等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矩阵。在蒸馏上,其与国内设备厂家共同研发出获得国家专利的三重壶式蒸馏器,采用独创的三重蒸馏,使酒体更为纯净、柔顺。
更为独树一帜的是,利用36年的家具生产经验,采用中国本土生长的蒙古栎,自主研发出圆台型橡木桶,打破了国外对橡木桶的技术壁垒,实现了100%自给自足,摆脱了对进口橡木桶的依赖。 2015年以前,吉斯波尔就开始尝试研制橡木桶,由于传统腰鼓形橡木桶对蒙古栎材质的结构破坏较大,其经过反复实验才终于成功研制出圆台型的蒙古栎橡木桶。而这背后,正是基于拥有30多年家具生产经验的吉斯家具集团对蒙古栎加工性能的深刻了解。 随着以吉斯波尔为代表的国产威士忌的快速本土化与崛起,也为进口酒种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本土化思路,而国产威士忌也将随着本土品牌的产能释放,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