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 > 民营公共文化场馆困境重重,未来之路在何方

民营公共文化场馆困境重重,未来之路在何方

时间:2024-08-26 15:46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近期,在江西深入多家民营博物馆和红色文化教育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进行采访调研,发现普遍存在观众稀少、资金短缺和运营困难等多重困境,亟待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亟需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品牌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现状直击:运营困难,前方路途渺渺

  虽是暑期旅游旺季,但大多数民营公共文化场馆略显冷清,与记者想象中的情景大相径庭。

  记者随机采访了在某民营博物馆进行暑假实践的返乡大学生,该学生说道:“这博物馆藏品丰富、布展精美,几天下来,对于学设计和艺术的我收获颇丰。但来参观的人不多,这么好的东西‘养在深闺’,很是可惜。”

  见有记者到访,某民营红色文化教育馆(廉政文化教育馆)负责人向记者大倒苦水。他说,人工成本、场馆修缮维护费用、水电费等场馆运营基本费用居高不下,近几年经济环境不是很好,靠自身能力难以保障日常运转。要不是有一份文化情结真想关门算了,感觉前方路途渺渺,真不知道民营公共文化场馆未来之路在何方?

  原因分析:多因素交织导致困境

  观众稀少、资金短缺和运营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对民营公共文化场馆持续运营和发展的最大考验和威胁。

  “民营公共文化场馆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难以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和设施设备维护费用,仅靠自身财力保障正常运营都非常艰难。”一民营艺术馆资深馆长向记者坦言。据业内人士分析,多种因素交织导致目前的困境。

  一是政府支持不足。相比国有文化场馆,民营公共文化场馆在政策支持上往往处于劣势。政府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和业务指导等方面对民营公共文化场馆的支持力度有限,导致其发展动力不足。

  二是社会认知度不高。文化产业投入大,经济效益甚微,民营公共文化场馆大多入不敷出,在宣传推广方面更显投入不足、手段单一,潜在观众群体对场馆的存在和价值不很了解,导致民营公共文化场馆的认知度不高。此外,陈展更新缓慢,也大大削弱了场馆的吸引力。

  三是管理体制欠健全高效。大多数民营公共文化场馆缺乏专业运维团队,陈展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同时,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指导和支持,场馆在专业发展、运营策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记者呼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针对民营公共文化场馆面临的困境,记者呼吁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民营公共文化场馆健康发展,让民营公共文化场馆投资兴办者暖流入心。

  某赣州兴国民营非遗博物馆馆长说道:“政府虽提供极少的免费开发补助资金支持,但高额的房产税、水电费、维护费和人工成本费用的上升,有限的补助资金无法匹配正常运营。如某地根据运行状况优秀、合格两个等次的分别每年给予10万元、5万元的资金支持。这对于超过1000平方米的规模场馆,无疑是杯水车薪。”

  在调研过程中,民营公共文化场馆负责人一致认为,要保障民营公共文化场馆正常运转,亟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根据场馆规模提供藏品维护、人员工资、水电费等正常开放费用。二要加强对民营公共文化场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展示等方式提高其社会认知度和吸引力。三要依法依规免除民营博物馆的房产税费和出台支持民营博物馆相关政策。四要重视民营公共文化场馆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同时,推动民营公共文化场馆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国有文化场馆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