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信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美德信用”同五为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全环境立德树人等工作紧密结合,探索形成“双体系、三聚焦、三能量、三举措”的“2333”模式。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益集市活动,展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以信城街道“爱我家”公益市集为代表的系列公益集市活动,作为推动社区治理的有效举措,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将志愿服务项目带到居民身边,让群众在“赶集”中零距离接触并体验社会志愿服务,切实感受到社会关怀和获得感。 公益集市:暖心服务到“家门口” 在阳信县信城街道的古街社区、福源社区、九龙湖社区,“爱我家”公益市集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信城街道各个社区联合卫健局、卫生院、派出所等“双报到”单位以及辖区内物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组织了内容丰富的活动,包括健康义诊、义务理发、免费清洗眼镜、防诈骗宣传以及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现场前来测血压和血糖的居民络绎不绝,义务理发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社区居民们在淡淡的粽叶香中包粽子,增进了邻里间的情谊。 这些活动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服务,还通过防诈骗、金融风险防控、计划生育政策、医保政策以及法律援助等知识宣传,精准推送最新的民生政策和防范措施,实现了便捷的知识传播和服务体验。通过这些“小切口”的服务,阳信县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治理。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不仅提升了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积分激励:为文明实践提供“大动能” 阳信县将精神文明创建、美德信用等工作细化分解,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美德行为等纳入美德信用积分体系。通过正向赋分和负向扣分,使“任务指标”更加具象化,为行动规范立标尺,让新风良俗加分值,推动群众主动参与村庄建设和社区治理,使“小积分”汇聚成推动文明实践的“大动能”。 “公益集市”成为了这种积分体系的实践平台。通过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群众在“赶集”过程中零距离接触到社会志愿服务,深刻体验到这些项目带来的实在好处。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促进了社区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社区治理:共建共享的“微平台” 阳信县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推动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多元化。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公益集市”,社区居民的需求得到了及时响应和解决。无论是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儿童的文化惠民区,还是为待业人员提供的招募窗口,都精确地回应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坚持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化、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建设,及时发布“公益集市”项目清单、巡展情况表、时间表,多措并举提高宣传力度,让“公益集市”广为人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乡镇(街道)党代表、人大代表、社区书记耐心接待群众来访。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活动结束后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沟通对接,及时跟进解决。
多方协同:扩大共驻共建的“朋友圈” 阳信县积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通过“公益集市”这一平台,凝聚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的力量。各方协同参与,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支持。志愿者利用自身资源,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县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积极参与,开展法律宣传和防诈骗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互助和交流的平台,推动了从“生人社区”向“熟人社会”的转变。
同时,鼓励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公益集市,通过多方联动,阳信县的公益集市不仅丰富了社区生活,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了生动的展示和实践平台。 以活动聚民心、用服务暖民心。以信城街道“爱我家”公益市集为代表的系列公益集市活动,不仅是一个提供便民服务的活动,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一平台,社区居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也增强了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阳信县将继续秉持以群众为“C位”的原则,构建“街道搭台,社区唱戏,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以公益集市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文明实践活动,促进志愿服务良性循环,实现“烟火气”中氤氲“文明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