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重点高中英才计划我校录取11人,去年才1人,这一成绩在全区都是响当当的!”2025年中考放榜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呼市八中)校长助理祁一桐看着喜报难掩激动。 这不仅刷新了学校历年录取纪录,更像一声惊雷,在呼市的教育圈炸开了锅——这所扎根回民区的百年老校,仅用一年,便交出了一份 “从1到11” 的逆袭答卷。 01 从 “等机会” 到 “创可能”:百年老校的 “优生突围战” “你看这届孩子的精气神,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祁一桐站在初三班级门口,望着教室里举手连麦的学生,眼里藏不住笑意。 作为百年老校,呼市八中700多名学生的体量,在同类学校里不算小,但优生培养曾是 “心头难”——教育资源有限,优秀的孩子想往前冲,却总觉得 “没抓手”。 学校携手海亮科技集团旗下海亮云校的故事,还要从2024年暑期的海亮教育铁军干部大会说起。那时,云校校长桂亚婷向校长们全面介绍了优生培养整体解决方案和优质课程资源,坐在台下的郭元军校长越听越振奋,散会时特意找到她,共同商讨新学期的优生培养大计。 这份迫切化作了行动力,为了让优质资源真正赋能优生,学校管理团队从14个班级里 “优中选优”,经过多次考试,最终选出潜力突出的学生组成两个班级,9月开学时,课程表上便多了几节 “特殊的课”。
组班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搭建起完善的保障体系。校方反复研究排课表,采用直播课和录播课错峰嵌套模式,既保证课程进度不冲突,又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时间,从课前到课后,每个环节都透着细致。学校还建起家校共育微信群,在群里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堂状态。 课程落地1个多月后,2024年10月,海亮云校校长桂亚婷、教学副校长邵军、教务主任肖汉一行,跨越千里奔赴内蒙古,与校方管理团队、初三学科教师围坐畅谈学情。 卓越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初三年级吴同学说道“卓越课程与我们平时上课不太一样,比较注重方法传授,练能力教方法,我很喜欢上语文课。”,任同学也表示“老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取各地的中考题,让我对中考有了适应能力,希望英语学科能增加阅读材料,多训练阅读和写作。”这次交流像一场及时雨,让课程落地的方向更清晰。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这份热情结出的硕果远超预期:在全市英才计划选拔中,呼市八中的11名入选者,清一色是云校卓越课程的 “常客”。祁一桐翻着学生的听课记录,想起那个家里遭遇变故的初三学生:“那孩子靠着云校的课稳住了节奏,最后被提前录取时,特意让我向云校老师表达感谢。”
02 从 “怕连麦” 到 “抢着说”:课堂里的 “魔法时刻” 呼市八中中考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学生成长的故事。有着27年教龄、对学生倾注心血的初三英语康老师有着一张特殊的 “进步榜”:小宇,80分提升到92分;小冯,65分提升到82分;全班作文平均分从15分提升至18分…… 最让康老师难忘的是小宇(化名)的转变。这个内向的男孩曾经连上课抬头都怯生生的,更别说举手发言。 直到那节云校英语完型填空专项课,他小声嘟囔的 “可以从but入手” 被细心的康老师听到。“我赶紧连麦云校的陈玥老师,说‘我们有个孩子有想法’。” 回答问题时,小宇的声音都在抖,可讲题思路却条理分明。陈玥老师带头鼓掌的声音透过屏幕传过来:“真棒!你的思路比我还好!”全国各地同上这节课的学生也为小宇点赞。
从那以后,小宇像变了个人,课间追着康老师问 “下次连麦还能叫我吗”,他的课程讲义写满了云校老师的解题秘籍,期末成绩直接飙到92分。“小宇跟我说,‘被认可的感觉真好,我有了学习的劲头’。” 祁一桐笑着说,这样的 “魔法” 不止发生在小宇身上——2025年被重点高中提前录取的项同学在感谢信中写道“云校课程有助于转变思维方式,课程内容多样灵活,促使我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思考,学会多方面分析问题。”张同学说道“双师配合默契,相互补充,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班上原来作文总卡壳的学生,现在能写出被云校当范文的段落;曾经看到难题就躲的孩子,会在直播课上抢着说 “老师,我有另一种解法”...... 云校卓越课程就像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学生们的学习思路,更点燃了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展示的热情,让课堂成为了充满活力与成长的乐园。 03 从 “课堂内” 到 “屏幕外”:一起操心的温暖 晚上八点的微信提示音,康老师至今记得很清楚。那天学生对语法点有疑问,康老师课后抱着试试的心态发了消息,没想到半小时后就收到了云校老师的讲解视频,附言 “别让孩子带着疑问过夜”。“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不是简单的线上课,是真的有人在跟我们一起操心孩子。”
这种 “一起操心”,成了双师课堂最美的模样。呼市八中负责跟课的所有老师都会提前打印好云校的讲义资料,在直播课上跟着学生一起记笔记;课后又拿着录播回放,给没吃透的孩子 “加餐”——薄弱生用0.5倍速慢慢啃,学有余力的就用1.5倍速往前冲。
家长们也在关心孩子的成长。小冯的父亲是火车司机,平时没时间辅导孩子,以前总愁 “想管孩子却力不从心”,跟课老师教他用云校卓越课程的回放功能:“碎片时间看薄弱点,后台能看到学习记录。” 后来,小冯的成绩提升明显,父亲在家校微信群里表达了感谢:“我家孩子成绩从65分提升到了82分,谢谢各位老师。” 消息后面,跟着三个憨厚微笑的表情。 “从教室延伸到家庭,碎片化时间学习薄弱点,让进度看得见,这是我们过去没有想到的。”跟课教师热情地分享着这份喜悦。风穿过操场,把教室里的笑声、直播课的讲解声、家长群里的感谢声,都揉进了夕阳里。 这所百年老校好像没怎么变,还是那栋历经多年的教学楼,还是老师们伏案的身影;又好像都变了——那些曾经困在课本里的向往,正顺着网线、循着灯光,长出翅膀。 或许教育的模样,从来都不是非新即旧,而是有人守着老时光,有人递来新光亮,一起陪着孩子,慢慢走向他们想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