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进入尾声,八月下旬正是帮孩子调整状态的关键期。经过一个假期的随性作息和饮食,孩子的肠道功能可能已悄悄“亮红灯”。要知道,肠道不仅负责消化吸收,更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打好肠道健康基础,才能让孩子开学后少生病、状态佳。
饮食调整要从“随性”回归“规律”。暑假里,零食、冷饮、甜食常伴随孩子左右,三餐时间混乱,容易打破肠道菌群平衡。此时需固定三餐时间,比如早餐7:30-8:00、午餐11:30-12:30、晚餐18:00-19:00,逐步与开学后的用餐节奏对齐,让肠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同时,要减少冰饮、油炸食品、高糖零食等肠道刺激物,避免黏膜受刺激引发腹胀、腹泻。多给孩子吃全谷物、杂豆、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助力肠道蠕动;无糖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可补充天然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若孩子已出现肠道不适,可补充妈咪爱益生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通过活性菌群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来调节儿童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腹胀、便秘等。服用时,需注意冲调水温要40℃以下,避免与抗生素交叉使用,最好随餐或饭后服用。
作息调整需循序渐进“倒时差”。暑假里熬夜、睡懒觉的习惯,若突然强行纠正,易导致孩子免疫力下降。建议每天微调15-30 分钟,比如从晚上11点睡、早上9点起,逐步过渡到晚上9:30 睡、早上 6:30 起,一周左右即可适应开学作息。睡前1小时要让孩子 “断电”,远离手机、电视,换成读绘本、听轻音乐,既能减少蓝光对褪黑素的抑制,也能让肠道和身体同步放松—— 肠道也有“睡眠周期”,规律作息能让它更稳定。 此外,运动与情绪管理能给肠道“加 buff”。肠道很“情绪化”,孩子焦虑或兴奋时,肠道功能易受影响。每天30分钟轻度运动,如散步、跳绳、亲子瑜伽,既能促进肠道蠕动,又能平复情绪,缓解开学前的紧张感。需注意,别因担心孩子暑假 “没吃好” 就突然大鱼大肉,过度进补会加重肠道负担,循序渐进才稳妥。 不妨和孩子一起列份“开学准备清单”,把饮食、作息调整变成趣味 “闯关任务”。温和过渡、让孩子主动参与,才能让他们在开学时精神饱满,肠道“给力”,轻松应对新学期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