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 > 探智慧农业 传爱心服务 华农学子沪上实践砺担当

探智慧农业 传爱心服务 华农学子沪上实践砺担当

时间:2025-08-05 14:35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7月14日至23日,华中农业大学“青年学子沪上耕读行”社会实践团赴上海三家村蔬果专业合作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聚焦智慧农业应用、助农公益服务与农业生产一线,引导学生厚植知农爱农情怀、锤炼强农兴农本领。

  深入企业车间,解码科技赋能

  “这套物联网系统让浇水施肥更精准。”在上海三家村蔬果合作社智慧农业控制中心,负责人吴社长指着实时监测屏幕介绍,“部署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农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实现了精准灌溉、精准施肥, 水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吴社长以合作社应用的智慧农业系统为例,向社会实践团队讲解了物联网技术如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品牌展区,他重点介绍“杨小茄”特色番茄的选育与营销策略,“疏果采摘节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谈及产业链延伸,吴社长强调:“我们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开发农事体验、科普项目,拓宽社员增收路。”实地观摩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科技对提升效率、塑造品牌、延伸链条的驱动力。

IMG_20250805_124836.jpg

  深入社区农户,传递爱心“蔬”送

  “每包搭配3-4种时令菜,保证老人吃得新鲜多样。”在合作社分拣车间,工作人员指导道。7月14日至16日,园艺林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投身“爱心蔬菜包”项目,服务社区70岁以上独居老人,与社员协作,对清晨采收的上海青、苋菜等蔬菜进行分拣、捆扎、品控与营养搭配包装。近200份蔬菜包由专员送至老人家中。“这新鲜菜送到家,省了我大热天跑菜场!”独居老人张奶奶感慨道。此次行动解决了老人“买菜难”,保障健康饮食,也搭建了农产品“田间”直达“灶头”的短链,诠释了农业服务民生的价值。汗水浸湿的工作服,见证了奉献精神。

IMG_20250805_125016.jpg

  深入田间地头,力行躬耕锤炼

  实践期间,园艺林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扎根生产一线。在番茄科普馆,团队成员系统学习后为游客生动讲解“杨小茄”特色与科技故事,“原来小番茄藏着大学问!”与此同时,在蔬菜大棚,团队成员在技术员指导下辨识杂草病害,参与对大棚中的上海青打药;在露地菜畦躬身除草,体验精细化管理的辛劳。酷暑下汗水浸透衣衫,泥土沾满鞋裤,“手上沾泥,才真正懂得农事艰辛。”田间实操让团队成员深化了对生产实践重要性的理解。

IMG_20250805_124755.jpg

  实践团成员说

  “从智慧控制室到分拣车间,再到闷热大棚,这十天的‘自找苦吃’收获丰厚。”实践团成员应越辰表示,“吴社长对农业科技的讲解、‘爱心包’传递的温暖、田间劳作的汗水,让我更清晰看到现代农业的模样,也更坚定了用所学服务农业的决心。智慧农业是方向,但‘接地气’的服务与劳动同样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此次实践是学校引导学子知行合一、在耕读路上增长才干的生动体现。(供稿人:应越辰;指导老师:王飞燕)

IMG_20250805_1247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