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海市公共实训基地耿海胜技能大师工作室举行非遗锔艺传承人年度首场专题活动,50余位来自省内外的文物修复、民俗研究、 工艺美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齐聚威海参加培训,以“传帮带”模式为千年锔艺注入新活力,有效传承和发扬了传统锔艺这一非遗技艺。
曾获得“威海工匠”“威海文化名家”“威海市十大非遗传承人”“山东省2022年度十大模范传承人”等称号的耿海胜先生,是山东省省级非遗项目“传统锔艺”代表性传承人。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曾为他拍摄专题纪录片《锔艺心生》。2017年受清华美院邀请,为“传统器物修复高级研习班”传授讲解传统锔艺。
耿海胜的作品被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山东省文化馆、中国甲午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在活动期间,同时召开了山东省民俗学会传统锔艺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聚焦推动锔艺行业标准与国家级非遗申报、成立锔艺专业委员会、促进技艺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等议题。会议的成功举办为锔艺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传统锔艺专业委员会将建立锔艺档案库,举办锔艺培训班,制定行业标准,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推动锔艺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会后,山东省省级非遗“传统锔艺”代表性传承人耿海胜领衔的团队现场举行收徒仪式并开班授课,为非遗传承吸收了新鲜血液。“作为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能够拜师耿老师这样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既对我个人的发展有利,也能更好地传承发扬这门非遗技艺。我们这代人要当好传统文化的‘转译者’,让老手艺绽放新光彩。”拜师学艺的新徒弟张怡瑾说。据耿海胜介绍,本次培训创新采用传统技法与现代修复理念相融合、理论研习与实操训练相衔接、技艺传承与文创开发相促进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传承传统锔艺这门非遗技艺。威海市公共实训基地正在通过技能研修、创意工坊、研学体验、数字存档等多元化路径,打造非遗保护体系,构建传统工艺的传承生态。
以“金缮时光”的匠心将破碎的瓷片转化为承载文化记忆的艺术品,此次专题培训正是传统工艺破茧重生的破冰之旅。这场跨越时空的技艺对话,不仅展现了威海作为东方锔艺之乡的文化担当,更彰显了威海市公共实训平台在非遗创新传承中的枢纽作用,为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提供了“威海样板”。
下一步,威海市公共实训基地将持续秉持“资源融汇、特色引领、开放共享、优质发展”的理念,汇聚多方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公共实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技能研修、就业指导、职业体验、人才交流等公共服务活动,打造“运营有特色、培训有质量、技能有成果、社会有美誉”的一流公共实训基地!(凛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