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追新质生产,扬产业新风”实践团于近日前往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调研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沾化冬枣”探索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强大助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伴随着蝉鸣声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的师生们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爱与期待,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从56棵枣树到30万亩致富果 在于家村,师生们走进沾化冬枣研究所。 下洼镇团委副书记张庆凤介绍了冬枣产业的发展“现在下洼镇的冬枣种植面积达到了9.8万亩,达到了沾化区冬枣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整个沾化冬枣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产值达到了50亿元。”
工作人员详细地向师生们介绍了沾化冬枣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应用的新型技术和研究成果,师生们详细了解了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历程以及下洼镇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做法。 “沾化冬枣的成熟期在每年的十月份左右,但是经过技术改良,我们沾化冬枣现在最早可以在七月底八月初完成上市,这将会大大提高沾化冬枣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枣农们的收入。”张庆凤书记如是说道,“加上冷链储藏等技术,现在的冬枣鲜食时间长达八个月,改变了看天吃饭的局面”一名工作人员补充道。随后师生们实地观摩了冬枣嫡祖树、冬枣产业展馆、智能阳光温室大棚,查看了绿色防控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当前冬枣树生长情况,并就三产融合、科技赋能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种植到产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发展 “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拉长产业链,发展衍生产品。近年来在沾化区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了配套体系建设。完成了从单一卖枣到全身变宝的转换。”展厅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我们已经制作出了冬枣花蜜、冬枣原浆酒、冻干冬枣、枣木雕刻等一系列沾化冬枣衍生产品,实现了从种植向食品加工、生态旅游领域的延伸。”在下洼村沾化冬枣数字经济产业园,师生们详细了解园区智能化、数字化赋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深刻感受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并参观了沾化冬枣衍生产品,精美的枣木雕刻工艺品令师生们赞叹不已。
“生态旅游园也是我们的一个新的尝试,现在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园已经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园现建有风雨廊桥、仙果山、“飞流直下”瀑布、曲桥荷韵、赏绿亭、醉绿廊、品绿阁、观枣台、冬枣文化长廊、采摘园、沿河芦苇湿地、沿河景观大道等景点,“每年冬枣成熟的时候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景、品枣。” 师生们深入冬枣种植园区,与冬枣种植户展开深入交流,了解了在冬枣种植过程中的技巧与不易。种好冬枣不易,想要种出能够获奖的冬枣更加不易。用一位老枣农的话来说“得像照顾子女一样照顾冬枣树,一点都马虎不得。”师生们还向当地冬枣种植户们开展了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发展的宣讲。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时代在进步,产业在发展。从56棵枣树到50万亩枣田,下洼镇的冬枣在一代代下洼“冬枣人”用心血和汗水中培育,在不断地研发和实践中成长。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活动,调研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冬枣产业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厚植了乡土情怀。 通讯员:程明爽、杨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