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商讯 > 胶铸山河,墨舞长风:翟海潮的三重跨界人生

胶铸山河,墨舞长风:翟海潮的三重跨界人生

时间:2025-04-11 11:05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胶铸山河,墨舞长风:翟海潮的三重跨界人生

  翟海潮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春节后便开始系统梳理人生轨迹。回望六十载春秋,从机械工程到化工胶黏剂,从三尺讲台到下海弄潮,从技术专著到文坛耕耘,每一次跨界都在践行“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命哲学。命运交响曲的每个乐章,都在诠释“只为生命更精彩”的永恒主题。为此,我填了一首《沁园春·甲子感怀》,词的开篇”铁甲裁春,胶铸山河,墨舞长风”十二个字,浓缩了我的三段人生:装甲兵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起点、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公司胶黏剂的征程、离开企业后文学世界的笔墨山河。

  一、技术筑基:从振动车削到胶黏剂王国

  1987年,我从装甲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本科毕业,考入本院研究生,最初的研究方向为“超声振动车削陶瓷技术”。适逢学院教学改革,我选择先留校工作两年再读研。在教研室与导师翁熙祥教授默契配合,提前完成了超声振动车削陶瓷课题的攻关。命运的齿轮在1988年悄然转动——我加入了新成立的“环氧修补胶课题组”,将硕士研究方向调整为“粘涂耐磨层及其机理的研究”。硕士毕业时,我完成了人生首次跨界:从机械工程迈入了化工胶黏剂领域。这段经历被我戏称为“分子间的浪漫邂逅”:“机械是刚,胶黏剂是柔,刚柔相济方能成就工业之美。”

  重返讲台后,我于1992年晋升为讲师,自编教材《粘接与表面粘涂技术》。机缘巧合,同事张凤华将此书推荐给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冬,这部凝结青年学者心血的专著问世,如金钥开启新世界,令我决意毕生研究胶黏剂。若无后续转折,从讲师到教授的学术之路,或将成为我的人生注脚。

  二、海弄潮从实验室到产业化

  当改革开放春潮涌动,我的人生再次转折。1993年,受邓小平“南方谈话”感召,我与三位同仁创立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公司。作为首任总工程师,既要架设实验室与车间的技术桥梁,更需构建完整研发体系——从配方优化到生产工艺革新,从品控标准到产品应用开发,锻造出适配市场的产品矩阵。

  执掌企业之舵时,我始终秉持学者风范。《胶黏剂的妙用》《工程胶黏剂及其应用》等专著相继问世,字里行间皆是产学研融合的智慧结晶。我也曾赴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做访问学者,习得德国人的严谨和认真。作为北京粘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胶黏剂》杂志编委,我多次主持国内外粘接技术大会,见证学科发展脉络。那些与树脂和固化剂相伴的晨昏,那些破解粘接难题的顿悟,既是科研人的精神勋章,亦是实业家的成长印记。

  胶黏剂与我相生相长——我将青春浇筑于分子键的微观世界,这项材料却馈赠我跨越学术与商业的双重视野。当实验室的烧杯与车间轰鸣共振,当论文公式转化为产品参数,我领悟到:真正的创新,永远生长在理论与实践交织的沃土。

  三、世纪回响:重构人生坐标

  新千年的钟声激荡时,我伫立办公室窗前凝望车流。创业七载的天山公司正值扩张,我的内心却如离心机中的胶体震荡不息。每当夜深人静,三重叩问总在回响:优势何在?是否终身从商?灵魂归宿何处?半载沉思,终在台灯下镌刻生命宣言:

  (1)我相信“平衡”是宇宙间的普遍原则,我要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过的丰富多彩,创造一个遵循宇宙法则的和谐世界,保持事业、家庭、健康之间的平衡及内心的平和,做一个值得信赖、正直、宽容的人。

  (2)深入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正视问题,迎接挑战,通过服务社会使自己获得成功,同时自身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3)我要在自己的后半生帮助他人寻找生命的意义,并依照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获得成功。

  新世纪曙光中,我郑重写下人生终极目标:“我今生只有一个愿望:财务与思想上的独立”。由此构建的ABC金字塔在晨光中渐显:

  (1)25-36岁专注于胶黏剂专业(Adhesives),成为行业权威;

  (2)37-48岁转向管理和投资(Business),实现财务上的自由;

  (3)48岁以后转向咨询和写作(Consultants),以思想影响世界。

  这份世纪蓝图被制成鎏金楷体三折页:一折夹于随身笔记本,一折设为电脑桌面,一帧镶嵌胡桃木相框守望晨昏。我将ABC规划视为生存、发展、自我实现的三重阶梯,纵使商海繁忙,仍坚持读书写作,日拱一卒向目标迈进。

  四、破界领航:技术专家到企业家的战略跃升

  我的商海征途呈三段式航迹:

  1994-2003年,作为天山公司总工程师,如调配胶黏剂般构建企业技术筋骨。十年建立的研发体系与质控标准,如同分子交联结构,助推实验室成果产业化。2003年末移交核心技术文档时,我非但没有割舍之痛,反觉技术基因已在企业肌体中永续传承。

  2004年的转型比规划迟了两年,却恰逢企业发展的关键隘口。此时的我已不仅是胶黏剂专家,更是手握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行业话语权的战略思考者。作为公司副总裁,建立中美合资公司开拓电子胶市场的历程,犹如在既有图谱上嫁接新的枝蔓。而始于2009年的战略管理实践,让我真正领悟企业经营的木桶哲学——技术长板耀眼时,更需补足市场洞察与资本运作短板。

  在经营企业期间,我还获得了“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北京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优秀人物”等荣誉称号。

  原定企业上市后专注写作的计划,因2012年光伏行业“双反”风暴暂缓。2014年6月与美国H.B.Fuller签订并购协议时,我立于北京国贸大厦36层俯瞰长安街车流如银河倾泻。2015年2月交割仪式上,钢笔划过协议书的瞬间,二十余载创业光阴在我知天命之年凝结为财务自由的里程碑。

  这场始于技术、成于管理的跨界之旅,恰似特种胶黏剂固化过程:在时代温度与市场压力催化下,技术专家的纯粹底色渐次显影出企业家的复合光谱。当天山公司航船泊入跨国巨头港湾,我深知:这既是商业传奇的终章,更是他人生新程的起锚。

  五、文理交响:理工男的笔墨山河

  身为理工男,我的心中始终跳动着人文火焰。当移液管邂逅狼毫笔,酝酿多年的化学反应终现绚烂沉淀。2015年后,我的战场从董事会转向书斋。十年间笔耕不辍,十余部著作渐次铺展,如胶黏剂粘合理性与感性,构筑立体人生。

  纪实文学:历时两年走访二十余省,访谈百位行业先驱,将行业六十年风云凝为《胶黏剂行业那些事》。这部2018年面世的行业史诗,记录着老一辈开拓者的筚路蓝缕。延伸至石油化工领域的《古今石油和化工人》即将付梓。

  虚构文学:出版励志寓言《心想事成》、长篇小说《铁哥俩》,发表中篇《担当》,完成寓言体小说《飞越彩虹》。其中《铁哥俩》横跨1976-201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下,描绘创业、打工、留学、移民的时代画卷。该作正被改编为网剧。

  诗画品红:以理工思维解构《红楼梦》,开创“诗词+图画+文字”新范式。联合京津冀文友编撰《诗画品红楼》,2021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同年创立“诗画品红楼”公众号,创作诗词百余首。新著《诗情画意品红楼》将由中华书局推出。

  散文随笔:创立公众号“思想者札记”,撰写思想性散文、红学评论500余篇,集结成《由生存到寻找意义》《只为生命更精彩》即将出版。

  商海笔谈:把商海心得凝为锦囊,惠泽后辈,出版《创业者管理修炼》《企业百论:从创业到基业长青》《股市盈利“易”则》。

  2024年,我被聘任为中国化工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协会2025年黄桥工作会议期间,我向与会代表赠书并介绍报告文学专委会规划。其成就与奉献精神获中国化工作家协会钱玉贵主席等领导高度评价。

  六、甲子再启:砚耕星汉的追梦人

  伫立六十岁坐标回望:十年文学生涯已结出《胶黏剂行业那些事》《诗画品红楼》《铁哥俩》等硕果。未来十年,我将在三个维度深耕:

  化工使命:继续组织编写《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系列,出版报告文学集,策划科普丛书《化工与生活:从厨房到车间的安全指南》;

  红学深耕:创作500首品红诗词,出版专著;

  生命探索: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撰写《终身成长》《人性的悖论与“度”的哲学》及长篇小说《老一班》。

  站在新甲子起点,实验室的不眠夜、谈判桌的博弈、书稿上的批注,皆已化作星河璀璨的生命印记。而未来砚耕之路,将永不停笔。

  人的一生,身体会不断老去,但精神可以不断升华。我毕生的努力和奋斗,只为生命更精彩。或许这正是我跨界的真谛:在技术、商业、文学的共振中,让生命迸发出超越时空的光华。谨以《沁园春·甲子感怀》作结。

  沁园春·甲子感怀

  翟海潮

  铁甲裁春,胶铸山河,墨舞长风。忆振频琢玉,初研陶锃;配方交键,再铸天工。瀚海擒姣,天山锻剑,廿载惊涛淬韧锋。倚天望,见三生虹跃,霞涌苍穹。

  鼎擎日月从容,践知行合一济世功。立三层愿景,星河泼墨;十年破壁,云海腾龙。 诗砌红楼,文雕钢骨,万卷烟涛映雁踪。今甲子,更砚耕星汉,再辟鸿蒙!

                                               (202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