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商讯 > 探秘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小忠的艺术人生

探秘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小忠的艺术人生

时间:2025-04-08 15:13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匠心雕琢岁月 ,技艺传承文明

  ——探秘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小忠的艺术人生

  在浙江丽水的山水间,一块顽石的蜕变往往始于匠人的凝视。林小忠,这位来自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古耸村的工艺美术大师,用三十载光阴在青田石上书写着东方美学的密码。从学徒到大师,他的刻刀不仅雕琢出花鸟虫草的灵韵,更在传统技艺中注入时代精神,让青田石雕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山水滋养的艺术初心

  1980年5月,林小忠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古耸村。这里层峦叠嶂,溪流潺潺,浙南山水的灵秀之气自幼浸润着他的心田。古耸村虽偏居一隅,但其与青田县接壤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当地村民自古便有兼做石雕副业的传统。林小忠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从小就随父母来到了青田石雕发源地——山口镇。村东头的老榕树见证了少年时代的林小忠,常蹲在村口石桥边,看匠人用凿子削凿粗石,飞溅的石屑在阳光下闪烁如星。村中老匠人的叮叮凿石声,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浙南雨季绵长,他躲在屋檐下观察雨滴敲打溪面的涟漪,将这份灵动转化为后来作品中“水纹雕”的雏形。

  15岁那年,林小忠背上行囊,前往青田县山口镇,进入裘永平门下学习石雕技艺。山口古镇,千年石韵流淌,青田石温润如玉的特质,与师徒间质朴的传承方式,共同塑造着少年的艺术品格。裘师傅以“刀笔相生,心手相应”为训,要求他从基础的花卉藤蔓雕刻入手,每日在石料上反复练习线条与层次。寒冬酷暑,少年的手掌磨出血泡,却始终紧握着刻刀,在石料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技艺精进的破茧之路

  1997年,17岁的林小忠出师自立,在山口开设了个人石雕工作室。他遍访青田各矿区,建立起自己的石料库,光是封门青、灯光冻等名贵石种就收藏了三百余块。他常以“石六相”自勉——纯、润、朴、正、透、贵,这既是对石材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品格的要求。而此时的他,已掌握了传统花卉雕刻的精髓,但并不满足于此。2003年,他慕名前往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伟军的工作室进修,专攻花卉、动物、昆虫类雕刻。徐伟军以“师法自然,形神兼备”的理念点拨他:“雕刻不仅是技法的堆砌,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诠释。”

  这段学习经历,让林小忠在技艺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他开始尝试将镂空、高浮雕与圆雕技法融合,在方寸石料间展现自然万物的灵动。比如他雕刻的《螳螂捕蝉》,刀刃游走于石料的纹理之间,蝉翼的薄透与螳螂的机警形成鲜明对比,观者仿佛能听见夏日林间的蝉鸣。

  2005年后,他开始尝试将传统花鸟题材与现代审美结合。代表作《风吹清雅·百合香》中,他巧妙利用青田石的天然纹理,以高镂空雕技法塑造出层层叠叠的百合花瓣,花瓣边缘的镂空处理让光线穿透石面,营造出“风吹花动香满庭”的意境。这件作品在2019年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斩获金奖,被誉为“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林小忠的创作始终遵循“石魂为骨,人文为魂”的理念。他独创的“三色分层雕刻法”,能在一块石料上呈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代表作《月白风清》以封门青为材,将天体的浩瀚、山体的浑厚、瀑布的灵动、松树的苍劲完美融合,观者仿佛能听见松涛阵阵。三、艺术语言的独特表达

  林小忠的作品以“细腻、生动、富有哲思”著称。他擅长从平凡的自然场景中提炼诗意,将传统吉祥纹样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例如他的《岁寒三友》系列,以松竹梅为题材,通过高浮雕与镂空技法,将三种植物的坚韧与高洁展现得淋漓尽致。石料的天然色彩被巧妙利用,松针的苍翠、竹节的挺拔、梅花的冷艳,在光影下相映成趣。

  在动物雕刻领域,他尤为注重神态的捕捉。一只伏卧的石虎,肌肉线条充满张力,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警觉;一对嬉戏的松鼠,毛发丝丝分明,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枝头跳跃的欢快。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精湛的技艺,更传递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近年来,林小忠开始探索抽象艺术与传统石雕的结合。2023年的个展中,系列作品《空》仅用简单的弧线与平面构成,却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他解释道:“留白不是空虚,而是给观者留出想象的空间,就像青田石天然的纹理,每一道都是天地的笔触。”

  四、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作为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林小忠始终将传承视为己任。他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担任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山口雕刻专业委员会委员,通过与同行交流技艺,推动青田石雕的创新发展。2022年,他在第四届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脱颖而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其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成为弘扬青田石雕艺术的重要契机。

  他还将目光投向了文化传播的新领域。2021年在青田县纪委监委打造的“赏清石,忆党史,守初心”青田石雕作品展中,他创作的清廉主题作品《和谐之风》,以高风亮节的劲竹为意象,传递着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这件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传统文化与廉洁精神的完美结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深思。

  面对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疏离,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收徒授艺,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他的学生中,既有稚气未脱的少年,也有慕名而来的爱好者。他常说:“石雕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只有让年轻人爱上这门艺术,青田石雕才能永葆生机。”五、时代浪潮中的匠人坚守

  在机器雕刻日益普及的今天,林小忠依然坚持手工创作。他认为:“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灵魂,机器可以复制形状,却无法赋予温度。”他的工作室里,陈列着大大小小数百件工具,每一件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他说:“这些刻刀就像我的老朋友,陪我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

  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从全国各地收集的427块奇石,每一块都标注着发现时间与构思草图。正如《石语者》中所写:“每块石头都在等待懂它的匠人,而我只是那个幸运的雕刻者。”

  在生活中,林小忠始终保持着“晨刻暮读”的习惯。每天清晨,他在工作室进行创作;晚上则研读《考工记》《天工开物》等典籍。 为提升艺术修养,他还遍访名山大川,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而他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会上屡屡获奖,2022年,他荣获“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被评为中级工艺美术师、二级技师。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其中《风吹清雅·百合香》在第九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24年,作品《月白风清》、《一树百获》、《和谐之风》分别被国家一、二级博物馆永久收藏。此外,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丽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山口雕刻专业委员会会员,他积极为推动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结语:石韵流长,匠心永恒

  静立在工作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括苍山脉,林小忠的目光坚定而深邃。在他脚下,青田石的碎屑堆积成山,每一粒石粉都记录着时光的印记。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石头是永恒的,而我们只是它的过客。唯有将灵魂注入刻刀,才能让瞬间成为永恒。"

  三十余载的雕刻生涯,林小忠用刻刀在青田石上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石雕是凝固的诗,是立体的画。"林小忠说:“我愿做一个守艺人,用刻刀在时光长河中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从初出茅庐的少年到蜚声业界的大师,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他的作品,既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也是对当代审美的回应;他的坚守,不仅守护着青田石雕的文脉,更在时代浪潮中竖起了一面文化传承的旗帜。正如他所言:“石头不语,但每一道刻痕都是我与天地对话的印记。”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期待这位石雕大师继续用匠心雕琢时光,让青田石的璀璨光芒照亮更远的未来。

  【附录】林小忠部分荣誉:

  2011年,参加首届藏一楼杯石雕技艺大比武,荣获二等奖;2012年,作品《笑口常开》在非遗薪传——浙江石雕精品展上荣获——铜奖;2012年,参第二届青田石雕技艺大比武荣获一等奖;2017年,作品周村石《春》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2019年,作品《风吹清雅·百合花》在第九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21作品《守望》在“赏清石,忆党史,守初心”青田石雕作品展上荣获——银奖;2021年,作品《精卫填海》则在二O二一年度青田石雕精品展上荣获——金奖;2022年,作品《生命·力量》在第十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铜奖;2023年,他的作品《蔬香溢满》在二0二三年度青田石雕精品展上荣获——金奖;2024年,作品《和谐之风》在第十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24年,作品《荷风送香》在“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浙江馆设计创新大赛上荣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