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加速与新业态就业规模扩大的双重挑战下,如何为新业态劳动者构建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实践团队形成了一项针对山东省16地市的深度调研报告,聚焦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业态群体的养老困境,揭示了制度性短板与群体性焦虑,并为政策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核心发现:认知、收入与政策的“三重枷锁” 调研显示,超七成新业态劳动者对个人养老金制度“一知半解”。在实际走访中,外卖骑手老陈(化名)坦言:“每天都在送单的路上,根本没空研究政策。”快递员王师傅(化名)则误认为“参保需固定单位”,折射出政策宣传的盲区,同时新业态从业者收入高度依赖订单量,且缺乏稳定性。另外,在与养老保险相关从业人员的交流中,团队发现,现行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对年收入50万元以上群体吸引力大,但新业态从业者收入相对较低,难以享受政策红利。
图为实践团队调研商业养老保险从业者 行业案例:快递与外卖群体的“养老困局” 团队成员深入实践,走访多个外卖骑手驿站,通过与骑手的深度交流,了解他们他们对于个人养老金的认知、养老方面的困扰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访谈中,骑手们分享了许多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观点。有着三年骑手行业从业经验的老陈(化名)说:“我每天忙着送单,从早到晚连轴转,没去了解这个,也不知道这东西有啥用。我们现在就想着多跑点单,多赚点钱,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另一位年轻骑手小张(化名)也表示:“我知道有个人养老金这回事,但具体怎么操作,有啥好处,不太清楚。”
图为实践团队与骑手的深度访谈 通过对快递网点的实地走访,团队发现,快递员群体同样深陷养老保障的“认知洼地”与“经济困局”,这一发现与外卖骑手群体的困境形成呼应,凸显新业态劳动者养老保障问题的系统性。
图为实践团队走访网点快递员 破局建议:弹性适配、透明决策与信任保障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提出三大破局建议,一是设计灵活缴费机制,允许新业态群体根据收入变化调整缴存额度,与平台合作实现收入自动划转与配套补贴,并通过税收优惠降低参保成本,缓解经济压力;二是构建直观易懂的决策工具,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收益预测,为新业态群体提供弹性缴费方案,同时整合职业化参考案例,通过更直接的信息呈现降低决策复杂度;三是强化参保信任体系,行业头部平台牵头,搭建经验共享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即时的政策咨询、缴费查询等服务,减少新业态群体参保疑虑。 山东农大“金龄引航”团队在实践中解码1.2亿新业态人群投保困局——在老龄化与就业形态变革的十字路口,唯有政府、企业、社会携手,将“老有所依”从口号转化为行动,才能让奔波于街头巷尾的劳动者,真正拥有一个安心、体面的晚年。 ( 田欣蕊 曹然 国增 左惠宇 杨珂 李蕊彤 丁明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