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农业的今天,一家以“数智技术+教育创新”双轮驱动的企业——江苏中馨远新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通过深度融合产业与教育,重塑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从海南三亚的水稻工厂到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元宇宙农场,从校园智慧教室到国家级农业园区,中馨远用科技的力量,在广袤土地上书写着“农业强国”的生动实践。 数智技术破局:让农业教育“看得见、摸得着” 传统农业教学中,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和田间实操往往存在认知断层。中馨远以数字孪生、VR、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突破口,打造虚实融合的农业教育场景,让“黑科技”走进课堂。
校园微耕智慧耕耘未来VR沉浸式学习 在鄂尔多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馨远建设的“农业元宇宙劳动教育基地”令人耳目一新:学生戴上VR设备,即可在虚拟世界中操控“智慧双碳雾耕系统”,观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数字孪生农场认养平台”,远程管理真实农田中的农作物。这种“虚实共生”的模式,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与地方农业特色结合,开发出农业与文化、科技、生产、创意四大课程模块。2024年,该项目累计接待学生超2万人次,被《鄂尔多斯科技发布》誉为“农牧业三产融合的示范标杆”。
校园微耕数字孪生农场劳动教育学习平台 校园微耕品牌:从教室到田间,播撒科技兴农种子 “没想到在教室里也能种水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寰岛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对校园里的“智慧劳动教室”充满好奇。中馨远旗下品牌“校园微耕”,通过链接校内课堂与校外基地,构建了“三大课堂”育人体系: 第一课堂:在智慧农业教室中,学生通过智能设备管理“水稻工厂”,学习无土栽培、环境调控等现代农业技术;
校园微耕AI水稻工厂 第二课堂:烹饪、茶艺、花艺等社团活动,让劳动教育与生活美学结合; 第三课堂:走进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实地参与插秧、收割,感受“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这种“知行合一”的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技能,更激发了对农业科学的兴趣。一名参与研学的学生感慨:“在青禾间劳动的日子,让我真正理解了‘科技让农业更酷’的含义。” 产教融合生态:校企共生,破解农业转型痛点 农业园区如何提升运营效率?涉农专业如何对接产业需求?中馨远以“四链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为核心理念,搭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 2024年1月,参与协办“智慧农业产学研职教创新联盟东西部产学研合作签约会”,联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为万通农牧业科技示范园“把脉问诊”。针对园区“新媒体运营经验不足”“中草药种植技术瓶颈”等痛点,校企联合开展横向课题攻关,提出“定制化营销策略”“学院技术嫁接”等解决方案,助力园区实现“产销双升级”。此外,公司参与编写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技术》教材,将企业实战经验融入职教课程,为农业人才培养提供标准化指南。
产学研横向课题调研座谈会 社会价值延伸:从东部到西部,赋能乡村振兴 中馨远的创新实践不仅限于经济发达地区。2024年3月,公司参与协办“云南省义务教育青年劳动教师研修班”,将江苏的智慧农业实训模式复制到西部。南京六合中专和南京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的校园微耕案例,为云南教师提供了可落地的教学范本。“我们希望能把这种‘沉浸式劳动教育’带回云南,让山里娃也能触摸未来农业。”一名参训教师表示。
劳动教育师资培训 作为数智农业时代的产教融合先锋,江苏中馨远以科技为犁,以教育为种,在农业与教育的交叉领域开辟出新赛道。截至2024年,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服务超百所学校和园区。未来,中馨远将继续深化“赋能教育,科技新农”的使命,推动更多“校园微耕”成长为“产业硕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培育生生不息的创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