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汽车 > 陆家海:生命关怀:人-动物-环境“共赢共享”的密码

陆家海:生命关怀:人-动物-环境“共赢共享”的密码

时间:2023-03-01 09:36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陆家海:生命关怀:人-动物-环境“共赢共享”的密码

  ——《基于心智模式改善的生命关怀教育》序言

  从受精卵到呱呱坠地,生命个体由此诞生;从咿呀学语到迟暮之年,个体生命融入社会共同体赖以生存发展,再从国家到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小到个体,大到国家,其生命都与他人或他国休戚相关,尊重和富含同理心是基本的相处之道。但我认为,万物宇宙进化出来的任何生命都来之不易,都值得被尊重,都应赋予其生命关怀之情。人、动物和环境本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换来人-动物-环境的共同健康。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情地带走了全球数百万的鲜活生命。身为公共卫生的一分子,我看着屏幕上显示不断增加的新冠确诊人数,每日坐立难安、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研发出一款能消灭所有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但辩证思维告诉我,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刻意为之势必反之,打破自然规律定是另一场灾难的开端。新冠疫情历时数年,也发生动物传染再次传播给人的现象,深入反思后不难发现,人-动物-环境之间的负向作用在疫情席卷全球中推波助澜,类似的事件还包括欧洲中世纪大瘟疫、西班牙大流感、鼠疫、非典等等。疫情对人们的反复摧残时刻警示着我们:人的健康不再局限于自我关注,而是与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紧密相连。值得欣慰的是,作为同一健康(One Health)理念的倡导者到践行者,从国内第一届One Health国际会议的召开到第697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举办,我和我的团队不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达成共识——只有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才能保障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健康。

  饱含生命关怀之情,紧握命运共同体理念,尊重一切生命,尊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遵循白昼更跌的自然规律,爱护和重视生态健康与动物健康,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人-动物-环境“共赢共享”的密码。媛媛出身于基础医学背景,我很高兴看到她能打破专业桎梏,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感悟和实践生命的真谛,并在当前生命关怀教育缺乏的现状下,敢于‘弃医从文’,毅然选择从教育倡导方向改变学生的思维以及心智模式,让命运共同体理念植入人心。

  生命关怀教育与实践课程为人们了解生命关怀心智模式的核心要素及发展方法提供了系统性的说明,对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以及促进人-动物-环境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期待这本课程能成为家庭、学校及社会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的参考读本。

  作者简介:陆家海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药学/实验动物学/检验检疫学方向硕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客座教授。作为中国 One Health(同⼀健康)的倡导者,国际 One Health 领域的重要成员,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One Health 研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 2021-2035 年传染病防控战略专家组编写专家,广东省热带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咨询专家、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附:生命关怀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的《基于心智模式改善的生命关怀教育》一书,是一本从心智模式改善角度阐述生命关怀的教育类书籍。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one health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媛媛、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马翰林、中国绿发会行动亚洲基金管委会主任苏佩芬共同主编。本书分为生命关怀的心智模式和生命关怀教育与实践两个篇章,覆盖了心智发展理论、教育方法和案例以及教育哲学,为人们了解生命关怀心智模式的“四商”要素及发展方法提供了系统性的说明,对培养具有“天人合一”关怀行动意愿的生态人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实用教育指南,是全人教育在心智发展领域的有益尝试。

  据本书主编之一张媛媛女士介绍,她从2002年开始参与动物保护相关的人道教育,主要以减低动物虐待为目标,这是生命关怀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2011年,她在珠海唐国安纪念学校与小学生互动过程中,开始体会更深层次的教育应该包括更大范畴的内容,让学生们有能力发展自身对世界的判断力以及行为实践力。2012年至今她参与了由苏佩芬提出的生命关怀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实践。这一课程以发展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和参与世界为核心架构,鼓励儿童对他人、动物、环境抱持关怀与尊重。这是生命关怀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从2018年开始,在她的努力下,苏科大开展生命关怀教育课程产学研项目,历经四年,通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及过程哲学、过程诗教等的研究,她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心智模式发展具有建构性是重要的。这意味着学生能够意识到心智的目标:评估行为带来的“价值”,做恰好的选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美好的标准依据于他们对此的认知及关系能力的限制。至此,生命关怀教育发展进入第三阶段——生命关怀心智模式整合发展阶段。在第三阶段,以分析智力、情感智力、道德智力、系统智力为整体性发展。同理心、责任感、慎辨性思维、共生意识的养成意味着审美关系的觉悟能力,以及将之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关怀行动”能力。

  《基于心智模式改善的生命关怀教育》一书的出版,得到多位专家学者的重视,中国生命伦理学奠基人邱仁宗教授,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博士,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博士生导师陆家海教授,过程哲学资深学者、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教授,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群岛教育创变者社区创始人顾远等学者为本书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