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王致和腐乳引争议,品质下滑,老字号遇困求解

王致和腐乳引争议,品质下滑,老字号遇困求解

时间:2024-12-02 14:52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300年的品牌光环,曾经的味觉经典,如今却成了“下不去口”的代名词。王致和,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曾经是北方人餐桌上的必备小菜,是一块馒头的好搭档。可现在,许多人一提起它,不是抱怨味道变了,就是吐槽质量不行。更让人难堪的是,连“蛆虫事件”都上了热搜,这样的王致和,真的还是那个三百年传承的“非遗”腐乳吗?

  从国民经典到跌落神坛,王致和的故事值得一探究竟。它的没落既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也折射出老字号品牌在现代化浪潮中的困境。

  王致和的名字响亮得很。从清朝康熙年间到如今,它已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了三百多年。腐乳的味道浓郁,口感细腻,这块小小的豆腐块不仅承载了食物的美味,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家常记忆。在物资匮乏的过去,一块王致和腐乳配馒头,就足以让人心满意足。

  现在的王致和,似乎变得有些“陌生”了。很多老顾客发现,腐乳的块头变小了,味道也变淡了,甚至连那种传统的浓郁香味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前段时间,有消费者在腐乳里发现了蛆虫,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王致和的品牌形象跌到了谷底。

  王致和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多方面的。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产品质量的下滑。过去,王致和的腐乳是手工精心制作的,每一块豆腐都经过复杂的发酵工艺,让口感和风味都独具一格。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引入,传统的手工技艺被批量化生产替代。机器生产的腐乳虽然标准化了,但也失去了那种“人情味”。老一代消费者怀念的,是手工制作时独特的温度和情感,而工业产品带来的,是“千篇一律”的平淡口感。

  其次市场竞争也让王致和陷入被动。腐乳这种东西,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市场上的竞争却异常激烈。随着新品牌的崛起,王致和逐渐暴露出营销乏力的短板。别的品牌开始在电商平台上风生水起,用直播带货、网络推广吸引年轻消费者。而王致和,却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渠道上,不仅没能抓住电商的红利,还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更糟糕的是,“蛆虫事件”让王致和的口碑雪上加霜。虽然事后官方解释称这可能是运输环节中的“二次污染”,但消费者并不买账。食品安全是底线,一旦出现这样的负面新闻,对品牌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负面消息的传播速度太快,几乎不给企业留任何缓冲的余地。

  这些问题叠加起来,让王致和在市场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经的“酱菜大王”,如今却只能靠“非遗”光环硬撑着门面。

  不过王致和并非完全坐以待毙。近年来它也尝试了许多努力来挽回颓势。比如它开始大力宣传“非遗”文化,强调自己三百年的工艺传承。2008年王致和的腐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宣传点。借助“非遗”的招牌,王致和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味道的兴趣。

  另外王致和也开始走电商路线,试图通过网络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它推出了一个叫“王小和”的品牌IP,用卡通形象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

  这些年王致和还尝试与网红合作,通过直播带货来推广产品。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它还开发了许多新品,比如低盐腐乳、辣味腐乳等,试图用产品多样化来重获市场的青睐。

  这些努力虽然看起来很积极,但效果却并不显著。原因很简单,消费者最终买单的是产品本身。如果腐乳的质量不过关,那再多的宣传和营销,都是徒劳无功。就像有人吐槽的那样:“我不在乎它是不是非遗,我只想吃到小时候那个味道。”

  王致和的困境,其实是许多老字号品牌的缩影。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老字号既要守住传统,又要迎合现代消费需求,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尤其是食品类品牌,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在不断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老字号的生存之本,永远是产品质量。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追求是不变的。如果一个品牌不能在这些方面做到让消费者放心,那任何的历史光环和文化标签,都无法挽回它在市场上的地位。

  有人说王致和的腐乳,卖的是传统味道和情感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停滞不前。现代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记忆中的味道”,更是符合当下生活方式的产品。如果王致和不能在质量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那它的未来可能会越来越艰难。

  你觉得王致和还有救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