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警惕“绿色癌症”,LAIFE「乐返盾」助你激活免疫防线

警惕“绿色癌症”,LAIFE「乐返盾」助你激活免疫防线

时间:2024-05-24 17:26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每年的5月19日被定为世界炎症性肠病日(World IBD Day),这是一个由欧洲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协会(EFCCA)牵头,并集结了五大洲超过50个国家的患者组织共同参与的倡议。

  2024年,该日的主题定为“IBD无国界”,其目的在于增强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这一“绿色癌症(当前无法根治)”的认知和理解,鼓励全球各地的人们团结一致,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并应对炎症性肠病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IBD(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两大类别。这些疾病的特点是肠道长期存在炎症,一旦患病就无法根治,只能缓解。其表现包括肠道内出现溃疡、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肠壁肿胀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腹胀、贫血等不适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炎症性肠病(IBD)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影响着超过1000万人的生活质量。而在中国,近二十年来,IBD的病例数也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1],这一变化对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都带来了挑战。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IBD在中国的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2016年,中国城镇地区的IBD发病率达到了10.04/10万[2],这意味着每十万人中就有约10人罹患此病。

  而在不同性别中,男性的发病率(10.79/10万)略高于女性(9.24/10万),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这些数据显示出IBD在中国的发病率不容忽视,且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发病率存在差异。这表明,IBD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中,可能正有人在默默忍受IBD带来的痛苦。

  虽然IBD的确切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显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都可能在炎症性肠病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免疫系统的失衡,被认为是导致肠道持续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提高个体的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预防和管理像IBD这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时。然而,增强免疫力并非易事,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体内的器官和细胞因自然老化会释放出炎性因子,进一步挑战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选择有效的免疫支持补充剂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生命科学领域,久负盛名的品牌LAIFE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氧化还原医学中心主任Vadim Gladyshev 博士、周广宇博士等人的学术支持下,推出了LAIFE「乐返盾」。该产品专为抗炎和增强免疫力设计,其独特的配方和优质的成分,旨在帮助人们有效管理慢性炎症并提升整体健康。

  LAIFE「乐返盾」的主要成分之一PURCUMIN®专利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活性成分。PURCUMIN®姜黄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能够有效抑制炎症NF-kB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此外,乐返盾还复配了黑胡椒提取物,它能显著增强姜黄素的生物利用率,达到普通姜黄素的20倍。这使得姜黄素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更为有效,从而增强其抗炎效果。

  除此之外,LAIFE「乐返盾」还添加了浓度高达99.83%的NR(烟酰胺核苷酸氯化物)、辅酶Q10和左旋肉碱等成分。NR是一种具有抗衰老和抗炎作用的维生素,能够增强细胞的代谢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辅酶Q10作为一种强效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从而减少炎症的发生。左旋肉碱则能够促进线粒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的能量代谢,增强身体的活力和抵抗力。

  这三种成分共同作用,不仅为免疫细胞和线粒体提供必需的能量,还优化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炎症响应。这一综合效应使得LAIFE「乐返盾」能够有效帮助身体抵抗外界环境的侵害,降低感染和炎症的风险,维护全身健康。

  选择乐返盾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身体的健康,而IBD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因此,让我们一起选择乐返盾,积极预防炎症,享受充满活力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许璐,贺冰洁,孙烨祥,等.Incidenc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urban Chin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3,21(13):3201-3466

  [2]钱家鸣,杨红.中国炎症性肠病研究的历史回顾 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09):7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