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朱熹在世之时,曾经整顿了一些县学、州学,又亲手创办了同安县学、武夷精含、考亭书院,重建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并且还亲自制定了学规,编撰了“小学”和“大学”的教材。为封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学者,形成了自己的学派。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至今天,朱熹的思想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而《朱子家训》也为我们修身处世、治家教子提供了重要借鉴。作为一位儒学家、理学家,从政的朱熹清正廉洁、嫉恶如仇。他一生从政时间不过短短九年,但在任期间,廉洁奉公,公正无私,不畏权贵,对贪赃枉法之徒深恶痛绝。 宽严相济。朱熹深受儒家爱民传统的影响,对当时官员普遍缺乏爱民惠民之心甚为不满,明确主张:“为守令,第一是民事为重。”要求为官者做到“临民以宽”,并告诫统治者不要竭泽而渔,激起民变,认为“平易近民,为政之本”,这与现代社会人本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次,朱熹还进一步主张“恤民”与“省赋”,他认为“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以为恤民之本。” 朱熹深谙“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相对“临民以宽”,他对官吏却是严格管理,对“若曰令不行,禁不止,而以是为宽”的思想坚决纠正。尤其憎恨当时一些官员为图省事,“以不见吏民,不治事为得策”,对百姓的呼声不理不睬,打着宽政的旗号,尸位素餐,荒于政事,甚至惑于“阴德”之论,不敢大胆惩处害民之徒。他明确指出:“救弊之道,在今日极是要严。不严,如何得实惠及此等细民。”认为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就必须严格管理,严肃法纪,严惩害群之马。朱熹在任浙东茶盐公事期间,时间虽短,但以弹劾贪官污吏而闻名朝野,刮起一阵镇豪惩贪的“朱旋风”。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当弟子问到要如何修身律己时,朱子用这八个字作了回答。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学习朱子廉政文化教育,传承朱子家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播撒廉政的种子,培育良好的家风,以良好家风带动党风政风民风的转变。(郭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