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用好“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

用好“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7-24 10:53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产业振兴基础在于“土特产”。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广袤乡村产业更兴旺,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富裕。

  立足资源优势,塑造竞争优势。我国地大物博,广大农村更是情况复杂,自然条件、人文风俗、资源禀赋等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孕育出千姿百态、风味各异的特色农产品。“千篇一律”很难突围,“各具特色”才能蹚出新路。应该看到,不论是作物的种植标准,还是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既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更要考量当地区位特点、产业基础等现实条件,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特征,因地制宜,进行针对性改进,让土特产真正在当地扎下根来。同时,既要立足本地,找准优势,在品种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在品牌上追求“擦得亮”,从源头强化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打造高品质、好口碑的“金字招牌”;又要摆脱思维局限,敢于“跳出本地看本地”,深入研判更广阔的市场,精准对接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通过品种、品质、品牌优化,培育更多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高的乡村产业。

  传承乡村文化,拓宽发展空间。“土特产”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古老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一种历史资源和地方特色形成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浓浓的乡愁。每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是“土特产”的自然之根。祖辈留下的文化资源、历史留下的红色资源,都让土特产“土”中生金。从故乡的一袋米面到一瓶白酒黄酒、一盒红茶绿茶,从一方丝绸、刺绣到一块蜡染,从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到包装设计,无不渗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唤起的是乡愁,浓缩的是乡思。“土特产”往往参与了一个地方文化培育的形成,很多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往往渗透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土特产”的文化之根。土特产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作物生产史,也是一部乡土文化史。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文化。要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地风俗、风情、风味,挖掘其文化内涵、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进行延伸和提升,传承传统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乡土文化,把“土里土气”变为人们“可带走的记忆”,满足人们对于乡土乡愁的精神需求,成为乡村特色产业链发展的突破口。

  “土特产”背后连着千家万户农民的生计,要科学谋划、科学决策。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当下,我们深入扎实考察,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勇于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元宝”。(孙婧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