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福鼎有个回族村,出产的福鼎白茶屡获殊荣

福鼎有个回族村,出产的福鼎白茶屡获殊荣

时间:2023-03-20 14:42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走近油坑,发现自然

  福鼎有这样一个地方,你也许没有去过,但听到人们在谈论福鼎白茶的时候,“油坑村”三个字总会在不经意间飘进耳朵,诱惑着你前去一探究竟。

  油坑村,是福鼎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回族村落,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西麓,距集镇11公里,处于磻溪偏西南方位。

  这里是福建省级生态村、宁德市“田园风光,生态之村”建设重点村、宁德市文明村和少数民族进步模范试点村,更是福鼎明星茶村落之一。

  这里拥有300多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保存了大量具有回族风格的古建筑、装束与语言等古老民俗文化:清朝时期,郭、陈两先族迁族至此,盖起雕梁画柱的古厝,颇显乡绅豪气。清末民初,村内铺设了连接磻溪陆路通省南驿道“桐白路”的古官道,油坑村最具代表的大型古厝——水尾东洋宫正坐落于此,是连接五蒲岭为中心、抵达炉屯村驿道支路的重要节点。有了这条古官道,油坑村盛产的茶叶、竹子、桐油等农特产及手工纸均输往外界,当地回族和汉族文化得以进一步融合。演变至今,村落中的祠堂、古井、民谣、山歌、龙舞、歌会等,便是历史长河中的见证者,它们仍以独特的魅力散发着光芒。

  ▲油坑村古官道

  ▲古村落古建筑

  这里自然资源丰厚、人杰地灵,森林覆盖率83.2%,林地10265亩、毛竹200多亩、水田1005亩、茶园3300亩...恢弘的百年古树群、延绵不绝的梯田水田、顶天立地的毛竹林,都在述说着这个隐世“桃花源”的勃勃生机。

  纵观福鼎茶叶的外销史,磻溪与邻近的白琳均为清代、民国年间著名的茶乡,民国《福鼎县志》载:“本区亦行数十里汇漆溪出霞浦入海,此区内山川形势之大异也,出产有茶竹木纸炭等而尤以茶为大宗,各乡拥巨赀开高第者半由茶叶起家。”油坑产好茶除了山间的盆地地形占尽先天孕育优势外,盆地易聚云雾、减少日照,能产生漫射光的小气候环境一因而油坑是另一“再造之父”;民国年间产自油坑附近的茶叶还获得了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好山好水出好茶,油坑纯产座右茗白茶

  白茶,满披白毫,毫香蜜韵,在福鼎广泛种植,主要集中磻溪、太姥山、管阳、点头等几个产区,而磻溪作为“福鼎肺腑、福鼎屋脊”更是其中佼佼者,因盛产顶级福鼎白茶而闻名于世。

  在磻溪镇的油坑村,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福鼎白茶数磻溪,磻溪上品在油坑”,作为核心产区中的精品产区,油坑村的高山茶园亩数虽不多,却胜在品质优异,这都得益于油坑独特的深山小微气候特点:四面群山环绕,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白天云雾缭绕、夜晚甘露遍洒,光温互利之间,更能促进茶叶中内含物质沉淀,加之早年茶园大都由梯田改种,富含有机物质及砂砾烂石,土层自身深厚且肥沃,茶树根系粗壮密布,能源源不断地产出优质鲜叶原料。

  正因如此,立足磻溪核心产区、坚持源产纯料的座右茗茶业公司与油坑村广大茶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茶园按照生态化管理,保障出产优质茶鲜叶,建立企业生态可溯源体系。坐落在一片毛竹林边的座右茗原料生产基地与茶园根脉相通,日积月累间,自然的传统工艺加持下得以保留茶叶自带清幽迷人的“竹韵”与甘冽如泉的“鲜爽”,成为座右茗白茶在岁月陈化期间愈加馥郁醇厚的基础,而这股独特的“油坑风味”也是座右茗白茶历年荣获“中国茶叶博物馆推荐展示茶”的奥妙所在!

  长长的静静的山林,起伏在云雾中的峰顶,夹杂村落热闹的烟火气息,油坑村果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岁月在这里刻下印记,却不曾带走这里的风华。我们每个人都在亲身见证着油坑村一代代茶人的心手相传、一座座茶山变金山银山,一批批茶叶变成这个村落的荣光,默默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一片片洁如初生的白茶正翘首以盼,征服全世界爱茶人挑剔的味蕾!

相关资讯